临床上将尿路感染分为无菌性和真菌性两种,一般为无菌性,真菌性尿路感染属特殊类型的尿路感染,归属于中医“淋证”范畴。
《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所载“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高度概括了淋证的病机为肾虚为本、湿热为标。
淋证的发生多因人体正气虚弱、尤其是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摄失养,在人体正气不足的前提下感受湿浊热邪等壅滞肾脏、膀胱、三焦,致气机升降失调。
真菌性尿路感染多见于高龄、基础疾病多、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及体内环境紊乱的患者。
本病病位主要在肾与膀胱,热在上则发热而口干欲饮,热在下则灼伤窍道而小便涩痛、水液浑浊。
20年6月,一位患者找到我,今年68岁,主诉反复小便疼痛8个月。
患者于年初开始出现小便疼痛,当时诊断为泌尿系感染,数次使用头孢分散片、氟康唑等治疗,期间多次查小便常规,尿培养曾有转阴,但多在半个月内复发。
至今为止,因小便不适就诊20余次,患者及家属对西医治疗失去信心,遂门诊求助于我。
后了解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7年,因血糖控制不佳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有“肾萎缩、肾结石、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病史。
面诊见患者形体偏瘦,精神欠佳,小便量少色黄,尿急、小便时疼痛,恶心,口干欲饮,乏力,口苦、腰腹痛,纳寐欠佳,大便调,舌暗红、少苔(部分已剥脱),脉细。
辨证:阴虚湿热;
治法:滋阴、祛湿、清热。
拟方:猪苓、泽泻、茯苓、滑石、阿胶、女贞子、墨旱莲、猪殃殃、肾茶、生姜、陈皮
患者服药十剂后,上症好转,精神转佳,已无明显尿急、尿痛,服药期间尿量较前明显增多,尿淡黄,已无恶心,仍有乏力。
守方加减,续服十剂,乏力较前减轻,尿常规、尿培养均转阴,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初诊患者形体偏瘦,属中医“瘦人多虚火”,且有糖尿病病史17年,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脾肾亏虚,湿热毒邪趁虚下注膀胱,导致尿急、尿痛,小便量少色黄。
结合舌暗红、少苔、脉细,总属阴虚有热,水热互结,三焦不利,中焦不利而恶心作呕,下焦不利则小便频急赤涩作痛。
真菌性尿路感染的病人均为机体抵抗力差,正气不足以抗邪,此时邪正相争已不明显,患者多有阴虚表现。
单用猪苓汤利水渗湿往往效果不佳,在猪苓汤的基础上合二至丸加减滋补真阴,在渗湿的同时不伤人体正气,往往可取得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