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山水相依
山,孕育着性格
水,滋养着胸怀
武都的山水 武都的花椒
一粒粒饱满的红珠
芳香馥郁 气息氤氲
裹挟着最迷人的气息
撩动着人们的味蕾…
近年来,武都区按照“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巩固传统产业”的总体要求紧紧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优势重点培育花椒等优势产业。目前,花椒产业成为了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铁秆庄稼”。
马街镇地处西秦岭,位于武都区西北部,距武都城区11公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为沟壑纵横、峰峦叠嶂的山地地貌。属温暖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260天,年平均降水量430毫米。境内更高峰五凤山,海拔2265米;更低点北峪河床,海拔1160米。独特的自然条件成为花椒最宜生长区,是甘肃省重要的花椒生产基地。
▲下南山片万亩花椒基地采摘园
马街镇共有40个行政村,花椒种植村36个,基本达到宜椒区全覆盖,全镇共栽植花椒5.3万亩。目前已打造万亩花椒示范基地3个。2021年,全镇花椒产量达500万斤,产值达3亿,人均花椒年收入达7800元。
寒冬时节,站在高高的马街镇下南山片万亩花椒基地观景台上,万亩花椒树尽收眼底,满山遍野的花椒树从山脚延伸到山顶,甚为壮观。下南山片万亩花椒基地位于北峪河中下游以南,海拔1300—1800米之间,涉及马街镇杨湾村、梨坪村、姜家山村、樊家山村、石坪村、高桥村及上板桥村。截至目前,该基地已栽植花椒1.1万亩。
“下南山万亩花椒示范基地作为马街镇农业产业强镇重要的花椒栽植基地之一。马街镇利用农业产业特色,不断形成亮点,自今年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以来。我们利用微信、微博、横幅、广播等多种方式宣传,并多次定期举行现场培训会,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踊跃报名,农户的参与积极性也相当高。截至目前,我镇累计粪肥还田达到一万余亩,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打造高标准循环农业样板模式。”马街镇副镇长田龙说 。
产业兴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马街镇围绕“3+6”农业产业体系,扎实推进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着力做强花椒产业。按照“13466”的总体思路。即:打造一条花椒文化长廊。建设花椒信息发布,花椒室内交易,电商物流配送三个中心。打造下南山万亩花椒示范基地、沙坪流域万亩花椒基地、北山片标准化万亩花椒基地、官堆村百亩花椒育苗基地四个花椒基地。建成六个花椒加工车间及科技研发基地。积极培育六个花椒品牌。
在花椒管护方面,按照“合作社+电商+农户”的模式,由 *** 主导,在下南山片区扶持发展带贫型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通过苗木培育、基地建设、技能指导、市场对接、 *** 统销等多个领域吸纳入社会员588户2352人。围绕花椒在不同季节的管护 *** ,合作社积极组织农户开展低产园改造、技能培训、更新复壮等措施,同期管护,统一管理,解决了过去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问题,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体制。
针对部分花椒树木老化的现状,马街镇充分利用产业扶持资金,为农户发放无刺嫁接花椒苗、复合肥、地膜等农业生产资料,在巩固基地规模的基础上,补植、复壮无刺花椒37.5万株,通过示范引领和综合管护,使产业实现了从衰退期又到盛果期的提升转变。通过以上举措,实现马街镇花椒产量提升15%,花椒产业提质增效也落到实处。
依靠发展花椒产业,这个位于秦巴山区深处的乡镇正迸发出生机和活力。而这只是武都区花椒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武都花椒以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芳香浓郁、麻味淳正、色泽艳丽享誉中外。
武都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境内气候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型气候,光热资源充足,生物垂直分布明显,资源品种多样富集,具备发展花椒等特色产业的独特气候资源优势,是全国花椒更佳适生区之一,享有“千年椒乡”之称,所产“大红袍”花椒以果皮丹红、粒大饱满、芳香浓郁、麻味醇厚享誉中外。
武都花椒走过了“零星栽植、地埂模式、荒山开发、规模连片”的发展历程。如今,在海拔1000米-1900米适生区域已基本实现花椒全覆盖。1995年全区花椒面积仅为25万亩,花椒产量仅为67.5万公斤,产值为 1350万元,人均花椒收入30 元。
目前,全区稳固发展花椒100万亩,已建成万亩基地8处,千亩基地108处,花椒种植覆盖全区37个乡镇(街道)、650个村。2020年产量达6000万斤、综合产值36亿元;2021年总产量6500万斤、综合产值40亿元。
武都花椒在全国具有“面积之一、产量之一、品质之一、农民收入占比之一”的行业地位。适生区贫困人口花椒收入占比达到60%以上,11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花椒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一棵花椒树,万千致富梦。
目前,武都花椒远销四川、重庆、北京、新疆、宁夏、 *** 、青海等全国34个省、市、区,并大量出口东南亚地区。
融媒体中心记者:孟涛涛
监 制: 张文斌 审 核:张虎伟
责 编: 孟涛涛 编 辑:周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