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大肠杆菌的病发原因主要是因为环境的影响导致羊本身对气温的调节能力降低,从而在气温升降幅度较大的情况下自身的抵抗力逐渐降低,使病菌侵入羊的体内,另外再加上养殖人员不能及时的给羊补充营养物质,使羊体内的营养供应严重不足,导致羊的肠胃受到大肠杆菌的侵染。大肠杆菌病对羊羔的侵害更大,如果羊羔患病极有可能造成死亡。而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羊肉的需求量也在逐年上升中,这就相应的带动了羊养殖业的发展,而由于羊大肠杆菌的影响给许多养殖业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针对羊大肠杆菌的有效防止成为目前相关畜牧研究人员所要注重的问题。
一、羊患大肠杆菌的临床症状
受大肠杆菌侵害的主要群体就是羊羔,羊羔患病后的临床症状从精神与身体上就可以看出。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会潜伏1至2个星期,主要的攻击对象是刚出生不久的羊羔,它们的身体比较虚弱,抵抗力并没有发育完全。而临床症状又可以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肠炎型,另一种是败血型。肠炎型的大肠杆菌病羊羔在患病后体温会升高到40到42度,在体温升高过后会出现痢疾,发生痢疾的羊羔体温正常,但是会有拉稀的现象,粪便由刚开始时的黄色逐渐变成灰色,再往后拉稀的同时会有水分产生,并且粪便中带有气泡与粘稠的血液,这一时期的羊羔已经病入膏肓,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极很快便会死亡。白血病大肠杆菌病主要是在羊羔成长到2至6个星期,症状表现为体温升到41.5度至42度,在这一时期如果羊羔患病,它们的精神就会迅速萎靡,并且全身没有力气,视力也会减退。再严重的羊羔表现为身体无力,倒地不起,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直至昏迷或者死亡。
二、流行特点
引发大肠杆菌病主要的传染源是带病羊或者是污染水源等,其中环境的污染与其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年龄在6周以内的羔羊感染机率更大,症状最为明显,死亡率可高达50%。羊羔出生60天以后便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了,所以死亡率和发病率都较低。传播的途径主要是侵染消化道和呼吸道所构成的感染,群羊的感染源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羊圈内卫生不合理、不按时消毒、营养供给不足、滥用药物以及饲喂方式不正确等都是造成病发的原因。
三、诊断要点
羊大肠杆菌病主要是以鉴别为主,并结合流行的特点以及临床症状就可以判别羊是否患病。主要的判断依据是:羊是否有过羊大肠杆菌病的病史、养殖环境的恶化、环境污染问题。发病的主要集中在出生60天以内的羊羔,将患病致死的羊羔解剖会发现其大肠有明显的水肿状,并且伴有充血、粘膜坏死的现象,大肠内有消化不了并且腐烂的食物。经过专家的诊断,可以进一步进行确诊,并且根据羊的症状能有效的制定更佳的治疗方案。
四、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1、预防
羊大肠杆菌病的预防首先要注意可带病的源头,其中人和羔羊都是传播媒介。因此,养殖人员在选购羊羔时,要严格注意检查羊羔的身体情况,以防止羊羔带病菌进入养殖场,而且还要注意人和车辆进入养殖场。其次,在养殖环境方面,要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并且还要及时通风,将养殖场的恒温调控到位,每天都要喷洒干燥剂,以免潮湿的环境给病菌带来生存的空间。
出生后60天以内的羊羔是患病的主要群体,为了确保羊羔的存活率,养殖人员应当在饲养方面加强管理,除了在妊娠母羊怀孕前后注意消毒、通风之外,在饲料中多加一些营养物质以保证母羊的营养充足,从而产下的羊羔也会有更高的抵抗力。并且羊羔在出生60天以内身体比较孱弱,需要做好保暖的工作,为了提高羊羔的抵抗力,要给它们提供充足的母乳。最后是加强对病情的监控,如果养殖人员发现病原体的出现或者患病羊崽的产生,应当立即将病原体移除,对患病的羊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并隔离。除此之外,如果患病羊死亡的话,养殖人员要将尸体运至远离养殖场的地方深埋或者火化。
2、治疗
现如今高密度的养殖使羊群长期亲密接触,如果有羊患病,那么就会通过互相接触迅速传染,从而给养殖业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发现患有大肠杆菌病的羊,为了防止他们传播给其它羊群,养殖人员应当立即将其隔离,并对羊群进行彻底的消毒,然后对病羊先进行过敏试验,观察其是否对药物有过敏反应。在没有过敏反应后,根据羊患病的情况以及重量用药物治疗,一般按照羊体重每千克30mg至50mg服用土霉素,一天注射3次,或者是对羊进行肌肉注射,按照每千克10mg至20mg注射两次。对于病情严重的羊需要注射葡萄糖,根据不同的患病情况注射不同的药物。比如说羊要是出现心脏衰竭的现象应当立即注射安钠咖注射液,若是羊有酸中毒的现象还要配合着小苏打混合治疗。
总之,羊作为人类食谱上十分常见的食物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羊肉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因此也带动的大规模的羊养殖,而大肠杆菌作为羊一种常见的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力,并且病情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大规模的死亡,给养殖业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人员需要在日常养殖过程中注意养殖环境、饲喂方式、营养补给等问题,如果发现患病羊还要立即隔离、消毒,并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从而避免损失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