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记载:「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意指入冬后大家该「冬藏」了:收藏身心、养护阳气,尤其是在速冻区域的朋友,这样来年春天才不容易犯流感、过敏疾病等「温病」。
那我们要怎样「藏」?可以从健脾,益肺,补阳这三个思路出发。
1 三条补路助藏精
精藏于肾,负责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若精气无法深藏,人会常感体力不支。借助养脾胃+补气血+润肺三条补路,有助于身体养精蓄锐,让我们安稳过冬。
- 养脾胃,补能量
脾胃是生化气血之源,养好脾胃是冬补的基础。多吃山药、栗子、芡实、鸡内金、八珍糕、茯苓等食材有益脾阳,减少脾胃不适,手脚也不冰凉了。
- 补气血助藏精
秋冬时节很适宜用桂圆补气血。
▷思虑过度者用口中津液送服9枚桂圆,坚持一个月可见补心血、肾水的作用。
▷ 平时怕吃凉、怕冷的朋友,可以用养血安神、补中益气的桂圆红枣粥调理:
- 材料:
桂圆干5枚,去核红枣5枚,适量大米
- 步骤:
材料洗净,一同入锅煮粥。
体质偏热者
建议用滋阴补气的桂圆莲子粥调理:
- 材料:
桂圆干5枚,小米30g,大米30g,梨80g,麦冬6g
- 步骤:
材料洗净,一同入锅煮粥。
- 润肺滋肾水
肺金生肾水,肺不好便影响肾,润肺则可以滋养肾水。所以冬日注重润肺降燥,这样肾水足了,肝也自然舒服了。
润肺首选山药、麦冬、甘蔗、百合、银耳、柿子等食材,养肺同时增强肺卫之气,可以提高抵抗外邪能力。推荐有增补肺气之功的百合山药粥:
- 材料:
山药20g,百合20g,大米100g
- 步骤:
山药去皮切薄片,和百合、大米一同入锅。
做好藏精,还要藏住体内的阳气,才能使身体的阳气足、精血盈、保持健康的状态。
2 囤阳气,精血盈
人体的阳气变化,多是春夏在表,秋冬在里。入冬后没收藏好阳气,气温稍变化便有各种不适缠身,冬补的效果也不明显。
所以,冬日除了保暖御寒,还要学会减少阳气的外泄。
- 关键部位要防寒
大椎穴和风池穴是风邪、寒邪的进入门户。秋冬宜穿高领衣服,戴围巾或连衣帽,以防寒气入侵,减少感冒的发生。
风寒初期可用吹风机温热大椎穴15分钟,或用毛巾来回搓热大椎穴,以缓解喷嚏、畏冷等风寒症状。
- 灸关元穴补阳气
艾灸关元穴有补养阳气、补益下焦的作用,使肝肾以及腿、膝等下半身更温暖,为你增添元气和干劲。
△ 中医认为:春夏灸气海可养元阳
秋冬灸关元可养元阴,引气归元
关元穴位于肚脐眼下方的4根手指宽处,每次隔姜灸10分钟左右,保持隔日灸、连续7次的频次,以达到藏精护阳目的。
▷ 艾灸时不要走神,以免灼伤皮肤。
- 扶阳驱寒湿
阳气囤足了,人也不容易衰老。若没空艾灸,可以用驱寒湿汤方和温阳羊肉汤补养。
▷ 红薯姜汤扶助阳气:10g生姜,削皮番薯2条,红糖适量煮糖水。
▷ 不爱甜汤,可用羊肉汤替代。南方朋友煮羊肉汤需加甘蔗、萝卜、马蹄等食物,以及引火下行的胡椒,避免燥热上火。
顺时调摄阳气,能将浮散各处的气机收固成自己的元气,让你每天活力充沛,也不易受寒邪侵犯。
- 温馨提示
冬三月是修养腑脏的好时机,大家请顺势而为,敛藏精神、脚踏实地完成目标,为来春做好储备。
有泡脚习惯的朋友,可以适当加生姜同泡以祛寒湿,期间不宜发大汗,泡至汗液将出未出程度即可,不然会伤阴继而影响睡眠。
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
部分图片来源:pixabay、 ***
如有侵权,请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