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河蟹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技术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南京师范大学孟庆国副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期刊《Chemosphere》(SCI Top,影响因子5.778)上发表“Toxicity of deltamethrinto Eriocheir sinensis and theisolation of a deltamethrin-degrading bacterium, Paracoccus sp. P-2”的研究论文,深入研究了溴氰菊酯对河蟹毒性效应,并从河蟹养殖池塘底泥中筛选出的一株溴氰菊酯降解菌。
图1. 溴氰菊酯攻毒后河蟹肝胰脏的病理变化
溴氰菊酯在水产经济动物的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驱杀寄生于鳃、附肢和甲壳上的固着类纤毛虫,甚至很多养殖户使用它来清塘,清除蟹塘中的轮虫、枝角类及挠足类等浮游动物。随着溴氰菊酯用量逐渐增多,长期在环境中蓄积,并直接对河蟹产生急性效应和亚致死效应。本研究以96 h-LC50的1/2、1/5、1/10浓度的溴氰菊酯胁迫河蟹15天,组织病理学表明随着农药胁迫浓度的增加,B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基膜增厚并与上皮细胞层基部分离,上皮细胞核固缩,空泡数量增多,管腔内有少许异物,空泡内也有杂质出现。研究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有胁迫作用。长期低浓度的 *** 下,肝胰腺组织结构受到严重损伤。
图2. 副球菌帮助河蟹降解肝胰腺和肌肉中的溴氰菊酯残留
微生物修复作为生物修复中的主要方式,对农药残留的降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从河蟹养殖池塘的底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溴氰菊酯降解菌,并鉴定为副球菌属。其降解特性表明随着溴氰菊酯浓度的增加,副球菌属的降解作用受到抑制;pH为7时,降解效率更大,达到86.6%;菌株的降解效率与菌株接种浓度呈正相关,接种量达到6.05×109 CFU/L,降解效率明显提高,达到79.2%。在加入降解菌株的实验组中,河蟹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溴氰菊酯残留量都显著降低,其降解率在肝胰腺中可达80%,肌肉中可达72%。
本团队发表了论文并申请了相关专利,研究成果有望解决河蟹中溴氰菊酯的残留问题,以提高河蟹品质。(出处: 江苏省河蟹产业技术体系)
标签: 溴氰菊酯的用法 溴氰菊酯治蚜虫怎么样 溴氰菊酯治什么虫效果好 河蟹 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