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适宜生长的水温(2020年需要知道南美白对虾生活的水质条件及其影响因子)

农村养殖畜牧网 水产养殖 3390

南美白对虾的适温范围较宽,能在 6-40℃的水域中存活,较适宜的生长水温为 22-35℃,在 27-31℃时生长最快。

当温度低于 18℃时其摄食活动开始受到影响。

南美白对虾适宜生长的水温(2020年需要知道南美白对虾生活的水质条件及其影响因子)

南美白对虾的食盐范围也较广,能在盐度为 0.5~40‰的水域中生长,经过简单的驯化之后,就可以在淡水水域中很好地生长,但是,底泥中必须要含有少许盐分;一般生长的最适盐度在 26-28‰范围内。

南美白对虾对水质的酸碱度要求为:pH 值 7.3-8.6。南美白对虾的栖息点低于青虾和罗氏沼虾,但只有在溶氧 5mg/L 的水体中才能保持较快速的生长速度。

南美白对虾对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要求极为严格,氨氮应控制在0.1mg/L 以内,亚硝态氨超过 0.04mg/L 时就会对对虾产生毒素;水中的硝态氮应在 0.1-0.2mg/L 范围内;硫化氢在 0.2mg/L 以内。

在养殖水体中的生物耗氧量(COD)在 2.0-6.0mg/L 时,有较适宜的溶氧量(DO)和 pH 值,此时,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较快,养成的规格较大,成活率及产量也较高。

南美白对虾适宜生长的水温(2020年需要知道南美白对虾生活的水质条件及其影响因子)


当 COD 在 2.0mg/L 以下时,则不利于饵料生物的繁殖;而当 COD 在 6.0mg/L 以上时,其值越大,DO 值越低。

pH 在一般情况下偏高,氨氮含量增高,对养殖对虾的毒性作用增强,使对虾生长缓慢,成活率较低,产量较低。COD 与对虾病毒病的暴发和流行也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水体环境中 COD 太高,是诱发对虾病毒病暴发流行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

氮元素在水产养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生物体中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其在水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有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和氮气,水生植物直接吸收水中的氨氮和硝酸氮,水生动物通过摄食获得氮,生物体内的氮以有机氮的形式存在。

生物死亡后,有机氮被分解为无机氮,又回到了水中。氨态氮还是水生动物代谢的直接产物,水生动物通过排泄,直接将氨态氮排入水中,重新下一轮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pH 值的不同对氨氮的浓度影响较大。控制 pH 与保持池塘生物的平衡生长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水体中适当的藻相,有利于 pH 的稳定。

水中微生物对 pH 的变化较敏感,脱氮过程中硝化细菌不能在酸性条件下生长,其最适 pH 值为 8.0-8.4,这与对虾的生长要求相一致。

因此,控制 pH 在 7.8-8.8 范围内,既有利于对虾的生长,又可满足细菌硝化作用的要求,保证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的稳定;当温度达到 20℃时,pH 发生变化,池水中的氨氮含量也随之发生变化,其值越大,氨氮含量越高,造成的毒性也就越大。

pH 也可影响对虾的排泄物的组成成分,随着其值的升高,氨氮的排泄量逐渐减少,而排泄物中的尿素、亚硝态氮、硝态氮却相应增多。养殖密度也会对水质及虾的生长产生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的养殖密度会对水中的溶解氧产生显著影响,但对其它的水质参数无显著影响。

增大养殖密度会降低虾的生长速度,但有可能会增加最后的产量。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放养密度对产量影响较大。


南美白对虾适宜生长的水温(2020年需要知道南美白对虾生活的水质条件及其影响因子)

正常情况下,放养密度越大,单位面积产量越高。虽然高密度会得出高产量,但密度高会增加养殖管理的难度。因此,放养密度应根据虾池的环境因素、换水条件、增氧配套设施管理和技术水平等条件来决定。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病害也越来越多,有些病害甚至是毁灭性的,现已成为南美白对虾养殖发展的一大障碍。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主要有病毒、细菌及原生动物等因素引起。从现有的报道看,引起南美白对虾死亡的主要病原有病毒、细菌和原生动物。

世界上已报道的对虾病毒有 20 余种,它们隶属于杆状病毒科、细小病毒科、虹彩病毒科、呼肠病毒科、披膜病毒科、小 RNA 病毒科、冠状病毒科等多个病毒科属,并以 DNA 病毒居多,但 1993 年以来造成大规模暴发性流行病的主要病原属于无包涵体的 C 型杆状病毒。

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的迅速扩大,以及南美白对虾种质的急剧下降,其抵抗力强的特点已经开始减弱,白斑病毒病(WSSV)、桃拉病毒(TSV)和传染性皮下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对南美白对虾养殖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细菌是微生物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种类,也是引起对虾许多疾病的主要病原。

引起对虾细菌性疾病的主要微生物是弧菌,其共同特点是:能活动、革兰氏染色阴性、去氧化性和发酵性,细菌性疾病历来都是发病率更高、危害更大的疾病。在各种致病菌中,弧菌的致病作用在国内外已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已报道的对虾致病菌主要有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鳗弧菌、海弧菌和产气弧菌等。

近年来,假单胞菌、气单胞菌和丝状细菌等所引起的对虾疾病也受到了高度重视。对虾原生动物疾病主要包括附着性纤毛虫,微孢子虫病以及发生在越冬亲虾上的拟阿脑虫病,其中尤以纤毛虫病最为常见,危害也更大。

附着类纤毛虫属于缘毛目的固着亚目,最为常见的为聚缩虫和钟虫,尤以聚缩虫的分布最广,危害性更大。

我国比较系统的对对虾原生动物病原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孟庆显首先报道了养殖中国对虾常见的7 种疾病,同时,进行了聚缩虫杀灭试验。

另外,在养殖和育苗水体中纤毛虫繁殖和危害的生态特点方面也开展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工作。

为了进一步发展南美白对虾的人工养殖,必须加强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研究,经常对水质进行检测,使用微生物制剂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投喂高品质的全价饵料和免疫多糖,增强虾的抗应激能力,同时,严格防范、切断病原体的入池,做到防重于治。

标签: 南美白对虾适宜生长的水温 南美白对虾水质要求指标 南美白对虾的水质指标 白对虾 南美 水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