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在口蹄疫的防控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是在病原诊断监测、疫苗生产技术、疫苗免疫后抗体检测技术等方面已达到了世界水平,同时疫苗质量的提升、疫苗免疫的加强以及牧场对生物安全的重视。口蹄疫病毒在自然环境下的存活能力强,易感动物种类繁多,感染和传播途径的多样,病原在自然环境压力和免疫压力下的变异和适应,以及口蹄疫病毒可在一些动物体内形成持续感染也加大了口蹄疫的防控难度。
口蹄疫的易感动物包括哺乳类20个科近70种动物,常见的牛、羊、猪等。患病动物、潜伏期带毒动物、恢复期带毒动物、健康带毒动物以及污染的圈舍、牧场、集贸市场、展销场地和运输车辆等均可成为口蹄疫的传染源。口蹄疫病毒可通过与发病动物直接接触传播和与病毒污染的圈舍、场地、车辆、水源、饲料、设备、工具、粪便、垃圾、饲养员衣物、畜产品、人员、鸟类、昆虫等间接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常见而有效的传播途径是易感动物与发病动物直接接触。
对于口蹄疫的控制与根除,依据不同的国情和经济实力,目前国际上可归纳为两种模式,经济发达、已经消灭了口蹄疫的国家大多采取强制扑杀、控制移动和疫情监测的果断扑杀根除策略,其余均采用以灭活疫苗计划免疫为主和扑杀相结合的温和措施。我国采用灭活疫苗计划免疫为主和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制措施,包括强制免疫、监测预警、检疫监管、疫情处置、外疫防范、生物安全管理及无疫评估认证。有效防控口蹄疫的关键点依然和其他传染病一样: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
一、由 *** 主导,严格落实从饲养、加工、流通到贸易等各环节的动物疫病监控制度,和免疫标识、疫情测报、疫情追溯、实验室生物安全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发生口蹄疫疫情后,封锁疫区,对病畜和同群畜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的境外传入以及疫情在国内范围内的扩散传播。
二、牧场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很关键,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口蹄疫病毒进入猪场。非洲猪瘟的到来,让牧场的整体生物安全意识和生物安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牧场要继续完善生物安全措施并强有力的执行到位,不仅仅对非洲猪瘟、口蹄疫的防控,包括对于其他传染病的防控都是行之有效的。
三、疫苗的免疫是防控口蹄疫的可靠而有效的关键手段。和非洲猪瘟不一样,口蹄疫是有成熟的疫苗可以使用进行防控的,免疫可以让猪群产生针对口蹄疫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保护猪群而不发病。口蹄疫灭活疫苗自诞生以来已使用70多年,实践证明灭活疫苗可以有效地限制口蹄疫的流行范围,在与严格的 *** 防控政策结合时,甚至可以根除地方性口蹄疫。口蹄疫的血清型有7个,且血清型间缺乏交叉保护,不同毒株间抗原存在差异,还有疫苗质量的参差不齐,所以我们也要注重疫苗毒株匹配性和疫苗品质的选择。同时加强疫苗免疫后的抗体监测以评估疫苗免疫的效果,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发现问题及调整免疫程序和免疫操作等,为成功防控口蹄疫疫病提供科学化的指导。
关注我,每天分享更多养猪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