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或真菌产生的有毒化合物,霉菌生长成熟后就产生毒素。在土壤中,在植物上,包括谷物、饲草和青贮饲料均可发现霉菌毒素。霉菌毒素可在农作物在大田收获时形成;在不适宜的贮存条件下,霉菌毒素也可继续在收获后的农作物上形成。较高的湿度通常有利于饲料中霉菌的生长和霉菌毒素的产生。温度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高温和干旱环境下的农作物很容易遭受霉菌孢子的侵害,一旦条件允许,霉菌孢子可产生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会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它们的毒性随霉菌毒素数目的增加而增大。有报告显示,目前存在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它们在谷物的生长、收获及储存期间均可能产生。
【现状】
霉菌毒素是一种存在饲料和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是毒素很强的霉菌次生代谢产物。在饲料的加工、运输和贮存过程中都会产生霉菌毒素,应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躲过霉菌污染的。
当今霉菌毒素的问题已经相当严重,据估计全世界谷物在采收前后约25%会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因污染程度不同,不同地区差距很大,中国是霉菌毒素的重灾区。
事实上,就饲料而言,不仅仅原料会遭受霉菌污染,在饲料加工、储运及饲喂过程中都会受到霉菌毒素的威胁。分别从原料仓库、饲料厂和猪场饲料槽中取样,对饲料中的霉菌毒素进行检验,发现饲料在猪采食前霉菌毒素的感染率可高达90%以上。
【霉菌毒素的特征】
◆低分子化合物。
◆非常稳定,可耐高温,即使加热到340℃也不会将其分解和破坏。
◆ 抗化学生物制剂及物理的灭活作用。
◆ 具有广泛的中毒效应。
◆ 特异性:分子结构不同,毒性相差很大。例如,据报道,黄曲霉毒素B1是常见的一种霉菌毒素,但是仅改变分子结构中的一个化学键,它的毒性显著下降。
◆ 协同性:各种霉菌毒素的同时存在能加重霉菌毒素的
毒性。
◆高效性:很低的浓度即能产生明显的毒性,百万分之一(ppm)或十亿分之一(ppb)。
【霉菌毒素的临床危害】
1.霉菌的生长不仅降低饲料中能量、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同时还会破坏饲料和原料中的微量营养元素。
2.影响饲料适口性,导致动物拒食。
3.免疫功能减退。
4.生殖及内分泌功能障碍。
5.呼吸功能减退。
6.中枢神经受损。
7.直接对皮肤及粘膜造成 *** 。
8.造血及凝血功能下降。
9.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及肝功能下降,甚至致癌。
10.肾脏病变、坏死、纤维化及肾功能下降。
【常见霉菌毒素的介绍】
据统计,目前己知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常见的毒素有: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F2毒素(Zearalenone)
赭曲毒素(Ochratoxin) T2毒素(Trichothecenes)
呕吐毒素(DON,deoxynivalenol)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特征:1.主要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产生。
2.由约20种结构相似的化学物质组成,其中以B1、B2、G1、G2及M1最为重要。
3.国家法规规定饲料中这种毒素的含量不得超过20ppb.
4.敏感性:猪>牛>鸭>鹅>鸡
黄曲霉素对猪的影响:
1. 采食量降低或拒食。
2.生长迟滞,饲料报酬变差。
3.免疫功能降低。
4.造成肠道及肾脏出血。
5.肝胆肿大、受损和癌变。
6.影响生殖系统,胚胎坏死,胎儿畸形,盆血。
7.母猪泌乳量下降。乳汁中因含有黄曲霉毒素,从而对哺乳小猪产生影响。
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影响:
1.黄曲霉毒素对所有品种的家禽都有影响。
2.导致肠道、皮肤出血。
3.肝胆肿大、受损和癌变。
4.高水平摄入时可导致死亡。
5.生长不良,产蛋性能变差,蛋壳品质恶化,蛋重减轻。
6.抗病能力、抗应激能力和抗挫伤能力降低。
7.影响鸡蛋品质,现已发现在蛋黄中有黄曲霉毒素的代谢产物出现。
8.低水平(低于20ppb)仍可产生不良影响。
黄曲霉毒素对其它动物的影响:
1.降低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
2.奶牛产奶量下降,另外黄曲霉毒素可以将黄曲霉毒素M1的形态分泌到牛奶中。
3.可引起犊牛直肠痉挛、脱肛。
4.高水平黄曲霉毒素也可引起成年牛肝脏的损害,抑制免疫功能,导致疾病爆发。
5.致畸、致癌。
6.影响饲料适口性,降低动物免疫力。
玉米赤霉烯酮(ZEN)
特征:1.主要由粉红色镰刀菌产生。
2.主要来源是玉米,热处理不能破坏此毒素。
3.敏感性:猪>>牛、畜类>禽类
危害: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具有雌激素类物质活性的毒素,主要危害种用畜禽,其中青年母猪对之最为敏感。
◆1~5ppm:后备母猪 *** 红肿,假 *** 。
◆>3ppm: 母猪和后备母猪不 *** 。
◆10ppm: 保育及育肥猪增重减缓,仔猪脱肛,八字腿。
◆25ppm: 母猪偶发性不孕。
◆25~50ppm:窝数少,新生仔猪体型小;新生小母猪 *** 红肿。
◆50~100pm:假怀孕,乳腺变大,乳汁渗出,出现临产前的征兆。
◆100ppm:持续性不孕,乘架其它母猪,卵巢萎缩变小。
T-2 毒素
特征:1.主要由三线镰刀真菌产生。
2.主要来源是玉米、小麦、大麦、燕麦。
3.对猪、乳牛、家禽和人都有危害。
4.敏感性:猪>牛畜类>禽类
危害:1.为毒性高的免疫抑制物质,破坏淋巴系统。
2.危害生殖系统,可引起种猪不孕、流产或产下虚弱仔猪。
3.采食量降低、呕吐、下血痢甚至死亡。
4.目前被认为是对家禽最毒的毒素,可引起口腔和肠道出血、溃疡,降低免疫力,产蛋量下降,体重减轻。
5.允许极限:
★反刍动物和蛋禽:5ppm
★肉禽和猪:2ppm
★人、小猪和马:1ppm
赭曲毒素
特征:1.主要由曲霉菌产生。
2.主要来源是玉米。
危害:1.造成动物免疫系统功能抑制。
2.造成哺乳动物的肝脏及肾脏受损,尤其对猪和人危害更大。
3.造成母猪流产和产仔重偏轻。
4.高毒性,可致癌。
5.允许极限:
畜禽:50ppb 人:20ppb
呕吐毒素(DON、Deoxynivalenol、Vomitoxin)
特征:1.最常见的镰刀霉毒素,高温处理完全无法破坏它。
2.主要来源是玉米、小麦、大麦、燕麦。
3.敏感性猪>>牛畜类>禽类
危害:1.对猪只影响较大,主要症状为猪只厌食,严重者表现为拒食或呕吐。
★ 1~2ppm:摄食量减少,增重减缓。
★5ppm:摄食量减少30~50%。
★10ppm:由于拒食导致饲料消耗量和增重急剧减少。
★12ppm:完全拒食。
★20ppm:导致呕吐。
此外,还会造成皮下及肌肉出血,降低繁殖率及抑制各种动物的免疫力。
允许极限:
★反刍动物和蛋禽:5ppm
★肉禽和猪:2ppm
★人、小猪和马:1ppm
串珠镰孢菌毒素(Fumonisin)
特征:1.1988年由南非学者发现。
2.主要由串珠镰孢菌产生。
3.主要来源是玉米、高梁。
危害:1.对多数动物:降低免疫功能,损害肝脏和肾脏,降低增重,增加死亡率。
2.对猪的危害:不孕、肺水肿、呼吸困难、死亡。
3.对家禽的危害:降低食欲,免疫力下降。
4.对马的危害:贫血、脑坏死。
5.允许极限:
★反刍动物:50ppm
★猪:10ppm
★马:2ppm
★人:1ppm
引起霉菌毒素的种种因素:
(一)生物性因素对霉菌毒素产生的影响
谷物品种基因经过长期改良后,它对霉菌的天然抵抗力降低而容易受到霉菌的污染。
(二)环境因素对霉菌毒素产生的影响
1.温度:大部分的霉菌在25~35℃生长,有些霉菌在极低的温度下长霉及分泌毒素。
2.水分:谷类的水分一旦超过14%,就容易发霉。
3.机械对谷类籽所造成的损坏。
4.昆虫及鸟类所带来的破坏。
5.毒素残留:原本被分泌及污染而残留在土壤中的霉菌毒素会被后来种植的谷物所吸收,从而引起更多霉菌毒素污染及感染的问题。
(三)收割因素对霉菌毒素产生的影响
1.谷物的成熟期:过早收割,籽粒胞膜更容易受损。
2.温度:收割时遇到旱灾或多雨季节,都会加剧霉菌毒素的问题。
3.水分:一般谷物收割时水分大约介于21~23%,需经过妥善处理,否则将增加霉菌毒素的分泌和积累。
4.机械对谷物籽粒的损坏:破坏胞膜、摩擦生热。
5.检验与处理:收割前后对霉菌毒素的检验往往被忽略,一旦检验证实含有毒素,应尽快妥当处理,以防霉菌毒素污染加剧。
(四)存储因素对霉菌毒素产生的影响
1.温度:物料里外温度不一致时,湿度会随着温度的变动而移动,令霉菌及毒素的问题更加复杂。
2.水分:水分即使是控制在13%以下,也可发生局部水分过高的问题。
3.冷凝、通风系统。
4.昆虫的侵袭:昆虫不仅破坏谷类营养,其排泄物也增加物料的温度和湿度,从而引起更多霉菌爆发和毒素分泌。
5.存储时间:时间越长问题越多。
(五)制造过程/分配对霉菌毒素产生的影响
1.对原料进行检验。
2.防止粉碎时物料温度过高。
3.在制粒过程中证实消除多余的水分。
4.对成品进行检验。
5.确保包装密封。
6.运输时注意防雨、防潮、防晒。
饲料工业对霉菌毒素的控制方案:
一、 预防:
1.购买优质的原料,谨防“廉价”的原料。
2.对每批原料都进行检验。
3.改善仓储设施,并避免长时间存储谷物。
4.原料粉碎后要尽快用完。
5.改善加工工艺,控制好适当的水分。
6.保持加工设备的清洁,避免加工过程留下污染隐患。
7.添加防霉剂,该法对已经发霉的饲料和原料无效。
二、处理
1.清除法:将发霉的部分从饲料中挑出,虽简单却很难大量操作。
2.稀释法:原料发霉不是太严重时,可购买一部分品质好的原料与之混合后使用。
3.氨化法:即使用无水氨进行熏蒸,以去除谷物或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一种 *** 。效果有限且会影响适口性。
4.营养成分增强法:增加日粮中的赖氨酸、蛋氨酸或蛋白质含量可促进毒素代谢和解毒;补充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也可起到一定的效果。
5.吸附毒素:饲料中添加优良的毒素吸附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