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蒙太奇(我和我的家乡新年说吃蒙山宴席)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殖技术 3730

文|蒙山樵夫

我和我的家乡蒙太奇(我和我的家乡新年说吃蒙山宴席)

天地大爱,生万物而活之。民以食为天,自古而然。老家蒙山之阳,西周时被周天子封颛臾国,因季平子采邑而得名平邑。因毗邻东方圣城,儒家文化影响甚远。逢年过节、红白喜事,这些乡村重大节日,客来客往,人聚集而宴席设,这都离不开吃。吃与吃因场合不同又有分别,居家过日子和乡间大事吃饭就不同了。居家过日子一日三餐叫吃饭,家常便饭、粗茶淡饭,饱腹而已;乡间红白喜事,这是重要大事,吃饭就叫坐席,讲究荤素搭配,讲究礼仪,讲究待客之道。如果遇到婚娶这样的大喜事,那就叫坐大席了。平常百姓家,每到除夕日,这一年最后一餐饭,即使平时再节俭,也要按照宴席的做法,做一桌大席,举家欢聚,享受这宴席,辞旧迎新,欢度新年。

我和我的家乡蒙太奇(我和我的家乡新年说吃蒙山宴席)

家乡,关于“席”的说法源远流长。齐鲁有“一山一水一圣人”,老家平邑也有“一山一水一圣人”。山曰“蒙山”,古称“东蒙”;水曰“浚河”;这圣人就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桥梁,儒家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宗圣曾子了。关于曾子,《礼记》中有一篇《曾子易箦》的故事。

我和我的家乡蒙太奇(我和我的家乡新年说吃蒙山宴席)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春秋时代用具是有等级的,《说文解字》中说:“席,籍也”。《礼》: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饰。《说文解字》说的很明确,春秋时代席子是天子、诸侯用的,《礼记》中的“箦”就是席子。这一则故事,生动叙事曾子对“礼”的坚守,病重中的曾子即使死也要死的合乎正礼。

我和我的家乡蒙太奇(我和我的家乡新年说吃蒙山宴席)

在漫长的古代,是没有坐具的。古人大都是席地而坐,沿用到后世,这“席”成了上到桌面的菜品的雅称了。提到桌子,家乡重要的宴席要摆上八仙桌。桌子的名称在五代时方才产生。现在可考的八仙桌至少在辽金时代就已经出现,明清盛行,尤其是清代,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会有八仙桌。老家,正堂北面山墙要安放一个长长的条山几,紧靠条山几就是八仙桌。八仙桌两旁各有一把椅子,遇到家庭重要接待活动,都要在八仙桌上安排酒席。大席就在这八仙桌铺摆开。

安排在正堂屋八仙桌的都是最尊贵的客人。安排客人以左为尊,主客之间是客人坐在左边,主人坐在右边陪客。八仙桌八个人,客人在左,陪客在右,主宾正对的是主家的年轻人,斟酒布菜、劝酒劝食。陪客人选非常讲究。首先是声望高,德高望重、办事稳妥,有群众威信,在村子里有政治地位;其次是命相好,父母长寿、夫妻和睦、儿女双全,靠这主陪带来好运气;三是口才好,能说会道,说话得体有分寸有感染力,在酒桌上善于借势和造势,渲染气氛烘托宴席氛围,一顿饭主客之间说说笑笑,相谈甚欢,能代表主人热情待客,让客人满意尽兴;四是酒量好,三杯两杯开场白,四杯五杯才开味,六杯七杯没点事。这真是一流的主陪。陪得客人酒喝正酣,多一点就醉,少一点欠味。主陪往往自谦问一句:我也没酒量,也不会陪客,不知客喝好没有?招待不周,多有担待之语。千里搭棚没有不散的宴席,咱抽空再喝。那客人歪歪斜斜手舞足蹈搭话:好,亲家真是高手,再来还得跟你喝。说着眼睛也睁不开了,嘴里念念有词:再来两杯也没事。

我和我的家乡蒙太奇(我和我的家乡新年说吃蒙山宴席)

宴席食材也是本土特产。大席的菜品也是丰收果实的集中展示,自家养的老公鸡,河里网来的新鲤。在我们老家大席的菜叫头鸡二鱼,这鸡鱼要双套,取谐音“吉余”之意,寓意成双成对、大吉大利、年年有余。从田间到灶台,这食材新鲜有味。蒙山大席还有一道菜是油炸藕盒,刚扒出来的莲藕,切成双片相连,中间填充新鲜肉馅,油炸出锅讲究色香味俱全。这道菜还有一个寓意,藕的谐音是“偶”,盒的谐音是“合”,有佳偶天成、天作之合之意。新婚喜宴,非常被人看重。老家人还喜欢吃一种滑丸子,肉馅裹以豆腐,手团成丸子,在鲜地瓜打出的淀粉里滚出来,水里煮出来,再配上鸡汤辅以佐料,这丸子油而不腻,滑而爽口。家乡人的给这道菜也有讲究,寓有“团团圆圆”之意。大席压轴菜,最后隆重登场,那就是大块的五花肉炖粉皮,这肉就像小船帆似的,油汪汪滑润浓香,农家人讲究“肉吃满腮”,大口吃肉吃得流油。肉在古代是好东西,只有官宦人家才能吃上肉。《左传》中曹刿论齐鲁长勺之战,有“肉食者”的句子,平民百姓很多时候都被称为“草民”,平日只能糠菜拌粮,“肉”哪能常吃。小时候,不到过年谁家能煮肉啊!一煮肉,能香半个庄子。这是宴席菜品的王者,最后才闪亮登场。今天的蒙山宴席,虽然还保留这道菜,平时就不缺鸡鱼肉的乡民,也是不敢吃这大肥肉片子,多素少荤,大家都养生,这宴席的压轴大菜还是保留着。

我和我的家乡蒙太奇(我和我的家乡新年说吃蒙山宴席)

这么好吃的大席都有怎样高明的厨师来做呢?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农民还真是多面手。这双手能扶犁耕田,能垒墙造屋,能抡锤打铁,拿起菜刀菜铲还能炒炒煎煎,这农家厨子做菜讲究滋味、火候,每道菜都跟农民的品格一般实诚。他们几乎就是无师自通,在婚庆喜宴大显身手。尊贵的客人往往于饭前到厨屋道声辛苦,送给厨师几盒烟,家乡人名之曰“温棚”。

大席上还有一个讲究就是主家敬酒。一般是酒过三巡菜上五味,就开始敬酒。敬酒讲究长幼有序,主家从长到幼依序展开,这一家人轮番敬酒。这一轮敬酒下来,酒量小的也就足了。所以,一般也就意思意思少许而已,一点点累加起来,这敬酒量也不少。

我们小的时候,特喜欢吃大席。那时候,家里没甚好吃的,只盼着亲戚家娶亲摆大席解馋。在老家我也跟村里的老人一块探讨过,我们这农村大席到底从何时流传下来。这大席更大的特点就是荤多肉多,我想起《论语》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句子,想起脍炙人口的成语,看来从古至今,家乡的大席如同家乡的文化一样源远流长。

我和我的家乡蒙太奇(我和我的家乡新年说吃蒙山宴席)

时代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富足,物流的发达,老家人的日子,平时也似过年了。鸡鱼肉蛋已经是家常便饭了,老家人的宴席文化也在更新也在升级,老家的美食家们开始研究适合当下的地方美食,美食更绿色更健康。美食是地域文化的标签,带有蒙山地域特色的喜宴被发掘出来,老家宴席也从乡村走进了城市,没想到这流传了上千年的乡村大席,种田人粗手做的宴席还被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喜欢。乡村宴席也走出乡村,走向城市,从蒙山浚水走向远方。

万物复苏一元始,虎年来临蒙山秀。热情好客的平邑人,以大地般的胸怀,蒙山一样的胸襟,欢迎四海宾朋,请到老家吃大席,蒙山浚河欢迎您。

作者简介:

我和我的家乡蒙太奇(我和我的家乡新年说吃蒙山宴席)

陈凯,笔名蒙山樵夫, *** 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平邑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中国乡村作家”,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高中语文教学教研30年后,重新拿起笔接续少年时代的文学梦想。为家乡代言,替亲人立传。自建一片文字园地,享受种字耘文之乐,留存故土渐行渐远的乡愁与乡村时代的风貌。

壹点号蒙山樵夫

标签: 我和我的家乡蒙太奇 我的家乡在蒙山脚下 我的家乡蒙山作文400字 蒙山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