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永远是一场饥饿游戏,九死一生。我们往往喜欢听那些成功者的故事和 *** 论,却忘了绝大部分人都在创业途中折戟。
一个创业项目的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复制。但研究失败者曾经走过的弯路,却能让路途上的我们少犯一些错误。
近日,阿里巴巴O2O事业部原负责人、天猫智囊团创始人李川做客创投氪堂直播间,与创业者进行了深入互动,内容信息量极大,我们将干货整理出来,供更多创业者少走弯路。
李川老师结合创业、投资多年经验案例讲述了以下问题:
1、为什么有团队创业失败,还有投资人追着投资?
2、怎样建立一个打不散的初始创业团队?
3、创业的两条破局之路是什么?
4、初创团队创业如何提高创业成功率?
为什么有团队创业失败,还有投资人追着投?
投资人看项目常看三个领域:赛道是否足够长、业务是否成功、创业团队能否把事做成。而其中创始团队能否把事做成比业务成功更加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团队失败过很多次,但依然有投资人追着投。
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讲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他曾经反复投过一个团队三次。
这个团队前两次做的项目都失败了,但是郭广昌怎么看这个团队怎么喜欢,他觉得只要事情是对的,这个团队总有一天能做成。
果不其然,第三次创业时,这个团队在短短半年内就把项目1.0版本跑通。目前公司经过两轮融资,已经有近10亿的估值。
很少有团队能经历这样反复的失败,并且在失败时依然能得到投资人的信任,最终创业成功的时候,这群人还打不散。这样的团队非常稀缺。
复兴国际首席人力资源官潘东辉后来总结了他们认为一个团队能否成功的四个核心标准:
- 创始团队打不散,无论成功失败一直在一起创业。
- 非常关注创始团队的灵魂人物,他身上需要有一种“莫名的自信”。
- 创始团队在行业里有多少经验和不可取代的资源。
- 创始团队有容人之心,成长过程中新加入的人才能融入其中。
投资人会特别关注创始人身上那种“莫名的自信”。虽然可能现在还不知道答案是什么,但是有坚定的信念能找到答案,相信面对任何问题自己都能够解决。
我们曾经去问一个创始人的时候,他对所有问题都有有清晰的答案。作为投资人,一般之一眼都会很喜欢,可是听着听着就会有点顾虑。你什么都知道了,为什么还没有成功?如果一个人什么都知道还没有成功,往往代表着他可能真的还不知道这件事的真相是什么。
创业过程一定会有一段时间走进无人区。这个地方你没有干过,行业里也没有人干过。这才是考验一个项目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
这时候,如果创业者没有“莫名的自信”,他一定会被打垮。他不可能简单地去模仿哪几个公司或者MBA课程里的某一个案例来确定往哪里走,而是会坐下来花时间和团队一起从0开始思考,我们有什么 *** 把这个没有人做过的事情做成。
正是这种自信,赋予了他们在无人地带摸索的能力,相信抱团取暖大家就能一起闯过生死关。
孙正义曾经讲过,一个疯狂的人比聪明的人创业成功的概率要高好几倍。
黄金团队也可能失败,建立一支打不散的创业初始团队
我们做过一个统计,创业项目是否成功,50%的影响因素和创始团队有关。
我们曾经投过一个由阿里和百度技术大牛一起合伙创业的区块链项目。当时我们就把钱打过去,两周之后二人找来说他们要分家,因性格不合,没法一起工作了。
*** 直播刚刚兴起的时候,我也看中了这个赛道。找了 *** 高级运营以及国内更大的网红工会负责人一起组了一支团队。 *** 商业资源+网红资源的黄金组合,让我对这个项目信心十足。很可惜,半年之后,两位创始人也要分家。因为这两人对公司文化和组织管理的认知有很大分歧,团队没法一起工作。
很多时候,我们特别希望创业团队有上下游打通的能力,这种打通的可能性往往是多个合伙人之间共同组成的。但是在看似优秀的资源组合背后,永远存在着更加致命的文化差异。
一家公司必须有统一的大家都认同的管理文化,否则一旦在日常管理中出现分歧,就会造成团队的分崩离析。
看到了很多次聚散离合之后,我意识到要永远把对创业团队的认知摆在业务和赛道的前面。
结合大量案例经验,我们总结了判断创业合伙人是否合适的三个标准: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留下来的就是最合适的人。
这种稳定性是团队长期磨合建立起来的。一起打过仗、经历过成功和失败,发展好的时候没有被诱惑带走,困难的时候也愿意一起抗,最终留下来愿意一起走的人,才是最合适的人。
合伙人之间有没有共同的心智模式、共同的学习经历。
团队的稳定性更底层的逻辑是创始团队价值观要一致。那些有共同信仰、一起上过课的人思维方式和三观比较一致,往往能在一起走很久。
中小企业,往往是夫妻创业、同学创业存活几率比较高。
在投资中小企业的时候,我们往往喜欢投夫妻创业、同学创业的公司。我们发现这些小企业初创的时候,夫妻、同学、朋友之间信任度非常高,他们的效率和经营稳定性更好,所以往往更容易存活下来。即使他们最终不能做成很大的事,也能在一个细分领域里把企业经营得很好。
后来我们得出了一个投资成功的法则,我们投资的时候这群人做的是A业务,结果发现赚钱靠的是B业务,到最终上市那天靠的可能是C业务,但不管业务怎么变人还是那群人。
破局之路,两条创业分岔小径
优米创始人王利芬老师跟我讲过一句话,你们阿里人出来创业更大的问题就是你们在阿里的时候做什么都成功,所以你们的创业项目都做不大。
我当时很困惑,做项目成功几率大不是我们的优点吗?什么时候会变成了我们的弱点。
她解释道,你们做什么都能成功,是因为你们选了一个自己能力范围内一定能够成功的小事,而没有去做你们使命中的那件大事,而恰恰是这件大事你们很有可能会失败。
成功和做大事是两个事情。在投资的时候,我往往也喜欢投几乎一定会成功的项目,但是现在也会反思,我们究竟是要做了一个一定会成功的项目,还是去投资图个未来可能会长很大的创业项目,这是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大量创业者遇到的问题也是我创业成功了,但是业务却做不大。那怎么才能把业务做大呢?
我们在给投资项目做指导的时侯,会给到两个和以往创业者不一样的选择供大家思考。
拒绝做闭环,只给自己留半条命。
以前我们做项目喜欢把产业链从头做到尾,一个公司完成产业或者项目中所有的环节,以此来保证我们的生存能力。但后来发现没有用,越是闭环,效率越低,成本越高。
拒绝做战略的完美。
同样在一个项目里,我们往往也会觉得自己这个可以做,那个也可以做,最后做的事情一大堆,每个看起来都合理,但是一下子把盘子铺开,资源四处分散,同样降低了效率。
例如小米生态链中的很多企业,可能一家公司就只有一个爆款,但是这家公司就凭借这一个产品就能有几千万甚至上亿的销售额。这种把一个产品挖掘到足够深,做极致的单品爆款这种能力是很多团队都缺乏的。
综上两点,在创业的时候只给自己留半条命,只做好其中一个环节,比如做产品我就只做好产品,销售环节不要管,去找到优秀的人合作。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情,大家在一起就是整个商业闭环。
如果一开始就要做商业闭环,就代表着创业者需要把精力、资源分散了。我们的一切资源都是有限的,聚焦特别重要。
初创团队如何提高创业成功率
分析完失败案例,我们再从正面拆解一下一个初创团队如何提高创业的成功几率。创业除了团队合适之外,也要找到正确的项目,还有慧眼识英才的投资人,我们就从这两方面来讲讲。
创业项目成功几率怎样才会高?
首先要明确一点,创业的成功率永远都很低,成功的项目是千里挑一。
看过大量的项目,经过很多次投资失败之后,我总结了提高创业成功几率的三个要素。
抱大腿,找到大客户。
抱大腿是创业成功率更高的 *** 。中国很多上市企业都有钱,特别是传统行业需要数字化转型,只要你有本事参与进来,找到一个能做的项目就有非常大的几率能做成。
分配机制,利益重组。
这里的利益重组并不是股份分配,而是合作方的利益重组。比如共享单车行业,当时OFO和摩拜单车都已经做得很大了,但是第三家公司哈罗单车还能能杀进来。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哈罗只做了一件事,和当地管理机构分润。之前OFO和摩拜把单车放到一个城市,他们收到的钱是和当地管理机构或 *** 部门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哈罗不一样,他们用户的每一笔消费都和当地管理机构进行分润。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有一个旅游景点想要引入共享单车,他们会选哪家公司作为合作伙伴?结果不言而喻。
关注现金流。
现金流一直都是创业公司能否生存的核心要素。
投资人现在也越来越重视被 *** 司的现金流情况,每个季度投资人看财报的重点关注点就是项目的现金流的变化,过了一个季度,公司的现金流是升了还是降了。这也是之所以投资人的钱为什么要慢慢打进来的原因。
如何找投资人和钱?
现在的大环境下,创业者到处想找投资人,但是投资人投钱也越来越谨慎,这时项目遇到 *** 怎么办?
找投资人,不如找客户。
例如七匹狼这家公司每年对外要花上亿的广告费用,如果你的项目是做直播或者自媒体,说不定你的创业项目能在这里找到百万量级的业务,客户还不占你的股份。
而且你带着客户去找投资人,投资人也会更加信任你。这既是征服客户的办法,又是征服投资人的做法。
创始人自己愿不愿投钱进去。
投资人在项目的看和投之间一般会间隔三个月,这段时间就在看创业者愿不愿意拿自己的钱投入。如果你自己都不愿意花钱到你的项目中,你身边的朋友都不相信你的项目能做起来借钱给你,投资人为什么要投钱给你?
如果创业者为了项目倾尽所有,就会打动投资人。创业者要学着和投资人做朋友,创业者和投资人本就是命运共同体,大家齐头并进,才是度过难关、寻找更多机会的更好方式。
投资人最看重初创团队哪些能力?
初创团队有没有打仗能力,有没有马上把结果做出来的能力。
投资人的钱是慢慢打进来的,所以团队需要用几周或者几个月的时间,快速做成一件事,打赢一场仗,向投资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初创团队彼此的信任度。
上边用很大篇幅讲了一个项目是否成功,创始合伙人之间的信任占很大比例的因素。投资人会非常看重初创团队的信任度和稳定性。
马云曾经讲过一件事,早期创始团队要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这里的任人唯亲不是一定是把自己的家人朋友全都拉进来,而是在创业早期必须有一批人,大家非常信任彼此,无论如何都打不散。
阿里巴巴十八罗汉是最终沉淀的一个结果。马云北上第二次创业,在项目失败之后,他问公司的100多位员工,有没有人愿意和他回杭州继续创业,当时只有十八位员工南下和他一起回到杭州。阿里十八罗汉正是这样的一群人,无论成功或失败都要在一起工作,他们彼此拥有极强的信任感。
现在大环境下,很多创业者非常迟疑,我还能创业吗?其实只要你准备好了,什么时候都适合创业。
经济从未好过,创业从来没有简单过,企业生存也是如此。创业的成功率永远都很低,即使在创业更好的时间点成功率也很低,在经济不好的时候,成功率依然很低。
我曾经和朋友说,不创业,毋宁死。你创过业,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你都收获了一段重要人生经历,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完整。
标签: 创业失败典型案例 创业失败者的案例 创业失败人士经典案例 失败 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