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类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又称禽巴氏杆菌病,鸡、鸭、鹅、野禽和鸟都可以被感染发病,常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和急性下痢等症状,也会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疾病。
一、流行病学
鸡、鸭、鹅及野禽均已感染禽霍乱,鸡、鸭最易感,鹅的易感性较差。一种家禽感染后,其它种类的家禽往往会相继发病,感染性强,死亡率也高。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流行,但主要以高温、高湿、多雨的夏秋两季发病率更高,初春也发病较多。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该病原菌侵入体内,发生内源性传染。-般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被污染的饮水、饲料、土壤和用具等可传播该病。发病后,同种禽类间能相互传染,不同禽类间亦可交叉感染。
二、临床症状
由于病原体的毒力和鸡体的抵抗力不同,禽霍乱业的临床症状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和慢性三种病型。最急性型病鸡无任何前驱症状或仅见病鸡精神沉郁、倒地挣扎,迅速死亡,病程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多数晚间正常,次日早晨已死亡,死亡鸡通常肥胖,鸡冠发绀。急性型为最常见类型,急性型病禽缩颈闭目,呼吸时发出咯咯声,有严重的下痢症状,鸡冠、肉髯发紫并张口呼吸,不断摇头,故本病又有“摇头瘟”之称。慢性型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以慢性肺炎、慢性呼吸道炎和慢性胃肠炎较多见。病鸡鼻孔有粘性分泌物流出,鼻窦肿大,喉头积有分泌物而影响呼吸,可见肉垂显著肿大,关节肿胀,跛行。部分病鸡出现耳部或头部病变。病程可拖至一个月以上,但生产发育和产蛋长期不能恢复。
三、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的病鸡无特殊病变,有时只能见心脏冠状脂肪上有点状出血。急性型腹膜、皮下组织及腹部脂肪小点出血,心包内积有多量不透明淡黄色液体,有的含纤维素絮状液体;心外膜、心冠脂肪出血:肺有充血或出血点;肝稍肿,质变脆,呈棕色或黄棕色。肝表面散布有许多灰白色、针头大的坏死点:肌胃出血,肠道尤其是十二指肠呈卡他性和出血性肠炎,肠内容物含)有血液。慢性型的病鸡剖检除了具有急性型的剖检变化外,还有上呼吸道、鼻腔、鼻窦内分泌黏液并积累在各自的部位:关节炎,关节腔内有干酪样坏死物和炎性渗出物:公鸡的肉髯肿大,切开可见内部有干酪样坏死物:母鸡的腹腔可见干酪样坏死物和变性。
四、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禽场卫生,定期消毒;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合理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确保饲料营养均衡;引种时需隔离饲养一月后方可混群,同一禽场不混养不同种类家禽。
药物预防
未发生过禽霍乱的地区、鸡场、养鸡户或新建的鸡场不宜接种禽霍乱菌苗,可用药物预防。有条件的地方应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有效药物全群给药。氟苯尼考、黄芪多糖、氯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喹乙醇均有较好的疗效。
免疫接种
在鸡1个月左右时,用弱毒疫苗饮水接种,3个月左右的时候进行二免,保护期为3个月左右;灭活疫苗首免需在10周龄,17周龄时进行二免,保护期为6个月左右。
及时确诊,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可用链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土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对禽霍乱的疗效明显。链霉素在治疗成年鸡和鸭时,每只肌肉注射0.1g( 10万IU),一天两次,连续使用3d。用土霉素治疗,可在饲料中添加0.05 ~0.1%的土霉素,连续使用5d左右。
利用恩诺沙星按每1kg体重50mg的量进行饮水治疗,连续使用5d左右。另外,其他喹诺酮类药物对治疗禽霍乱疗效也很好。
磺胺-间-甲氧嘧啶与抗菌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按5: 1的比例混合,然后按30mg/kg的量|混入饲料中喂食,每天喂食一次,连续使用7d左右。
现规模养殖场的管理逐步科学和规范化,在禽霍乱的防控中问题不大,而农村散养户对家禽养殖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能和规模场相比,在农村家禽又大多都是散养,除强制免疫的项目外,基本不做其他免疫,在禽霍乱易发时节散养户的家禽时有发病的情况。小编希望通过本文能为散养户提供指导,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散养户的防控意识,指导他们科学化饲养,建设农村散养户的经济损失,还可以从长远考虑禽霍乱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