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外界温度逐渐升高,若蛋鸡养殖户不能有效地控制舍内温度,加之空气湿度越来越大,鸡只会经常处在热应激状态下,采食量下降明显,导致多种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影响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
要解决营养摄入问题,在饲料原料及配方调控方面,建议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饲料原料霉变
气温升高后,饲料原料应特别注意霉变问题,尤其是玉米和麸皮。一般年前采购的玉米水分在14%以下时,基本可以不考虑霉变问题。但是,如果储存不当或原料水分偏高,微生物会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迅速繁殖,造成饲料中营养物质分解、变质。
所以,尽量选择干燥、颜色鲜亮的饲料原料,如果发现玉米存在少量霉变粒,应该进行筛除并添加脱霉剂,脱霉剂添加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果存在严重的霉变,应该立即停止使用,因为霉菌及霉菌毒素对机体的伤害是累加且不可逆的。
二、饲料配方的调控
环境温度升高,如果继续饲喂冬季高能量饲料,会导致鸡群过肥,影响生产性能。因此,以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营养需求标准为基础,结合采食量变化规律,通过调整日粮供给方案满足日粮营养摄入的适宜,才能更大限度发挥生产潜能。
1、能量调整
冬季气温低时,为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理论上饲粮代谢能一般为2650-2700kcal/kg,但是一般养殖户很难做到,所以冬季采食量普遍偏高,造成饲料蛋白质及矿物质等营养元素浪费,且体重容易超标。
当气温升高后,采食量下降,蛋鸡能量会摄入不足,所以此时要保证日粮中大豆油、玉米等能量类饲料的比例。一般大豆油添加比例根据采食量下降的不同保持在1-1.5%为宜,玉米添加比例保持在61%以上。
2、增加有效蛋白质水平
产蛋期要消耗较多的蛋白质,一般褐壳蛋鸡在产蛋高峰期每日蛋白质需要量不低于17.4克/只,随着产蛋率的下降蛋白质水平随之下调,后期一般维持在每天17.1克/只。
当采食量下降后,想要鸡只多摄入有效蛋白质,有两种 *** :
常规 *** 一般是多添加鱼粉、豆粕。豆粕添加比例可上调0.5%,从24.5%上调到25%;或者添加1-2%的鱼粉替代豆粕,有利于产蛋鸡对蛋白吸收,机体更健康。并建议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杂粕、麦麸所占的比例。
另一种 *** 是,蛋白质水平不变,提高可利用氨基酸含量。一方面能够弥补蛋白原料空间问题,同时可减少天热时蛋鸡消化蛋白原料时产生的热增耗,缓解热应激对鸡只的影响。实际应用中,一般是以增加预混料使用量来完成的。采食量降低多少比例,预混料增加多少比例,例如采食量从2.2两降低到2两,采食量下降10%,预混料使用比例增加10%,从5%添加量增加到5.5%。因为预混料中添加的蛋氨酸与赖氨酸,都是机体能够直接利用的氨基酸,能快速地解决有效蛋白质摄入不足的问题。
3、提高矿物质含量
在产蛋高峰期和后期鸡群对钙的需要量增加,日常供给量控制在每天4.5克/只、4.7克/只;日粮钙磷比例要适当,有效磷的日常供给量控制在每天420毫克/只、375毫克/只。
日粮配置钙、磷营养水平分别上调0.2%、0.02%,实际中可通过添加0.2%的磷酸氢钙,并提高0.3-0.5%的石粉或0.1-0.2%的乳酸钙完成。
如发现蛋鸡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现象,要适当将日粮中的含盐量提高0.1%,并相应增加矿物质添加剂,但要注意离子平衡,简单的做法也是提高预混料使用量。
4、补充维生素
采食量下降,要保证日采食量中充足的维生素A、维生素D3促进鸡体对钙的吸收利用,否则会引起产蛋性能和蛋品质下降。所以,在日粮中补充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3,并适量增加B族维生素、维生素E及胆碱的用量。一般产蛋高峰期,每吨饲料中应在推荐量的基础上多加10-20%维生素,同时鱼肝油、维生素C、维生素E的添加对高温下生产性能保障是很有必要的。
从饲料原料及营养调控方面,本文分析了天气渐热过度阶段应注意的问题,生产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管理。希望广大养殖户能用科学的 *** 养好鸡,保证效益更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