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首发于公众号:福桃九分饱(futaojiufenbao),关注福桃,带你吃得更香。
每年进入11月,是章丘大葱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山东妹子的男朋友们最紧张的时刻。
这段时间内,千万别跟女朋友吵架,别干任何可能引发口角的傻事儿。
否则,你将会受到另一半的灵魂暴击,一句终极核能嘲讽:
你还没我家葱高呢。
没我家葱高呢。
葱高呢。
呢。
……
一个男孩子跟山东女朋友回了家,头一次感觉自己成了弱势群体。
酒量不如人,身高不如葱,吃个饭,都能随时感到自己的渺小。
因为山东食物真的好!大!啊!
在出产大大大大葱的章丘,每年此时,会举办一届“中国·章丘大葱文化旅游节”。
听起来,像是又一场散发土味的迷惑行为,特别适合山东电视台全程直播。
但是,这场看起来没啥文化的文化活动,有一个环节,总会受到万众瞩目,且自带热搜体质——
章丘大葱种植状元评选。说白了,就是比谁家种的大葱更高。
之所以能上热搜,是因为它的参赛标准,非常伤人:
185cm以下的葱,没有参赛资格。
今年冠军,也就2.435米高,还不算更高的。
据说,很多没有葱高的男孩纸,因此陷入自闭三连:
别问我算哪根葱了。
我哪根葱都不算。
我太难了。
山东这片土地,种啥都疯长,别人种葱就是葱,他们种葱就是树。
别的樱桃长得像樱桃,山东大樱桃长得像桃。
别的苹果是苹果,烟台苹果是苹果11 Pro Max。
别的大枣,可以生吃可以煮,可以晒干,可以做枣泥馅……
沾化大冬枣,除了以上功能,还可以盘。
别的白菜,大婶举两棵,不费事。
寿光大白菜,大叔举一棵,就这么大……
更可怕的是,别的地方蔬菜减产涨价,顶多上个当地卫视晚间新闻。
寿光蔬菜一涨价,直接上国际新闻,还是能上好几天那种。
倒不是大家真的多关心寿光,而是真的出了大事儿:
寿光大白菜一波动,出口都大受影响,韩国人吃不起辣白菜,整个国都不好了。
所以,当你的山东小伙伴从老家回来,要给你带好吃的,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如果对方看着你惊愕的表情,还一脸不好意思“哎呀就是随便买了一点啦”,那一定不是ta膨胀了。
山东的蔬菜水果,真的太膨胀了。
面对巨型大葱,山东姑娘的男朋友们,可能会瑟瑟发抖:
不到一米八五的葱,都不配叫更大的葱,那不到一米八五的人,会不会被当成弱鸡呀……
其实不必担心,山东人的热情浩克,举国皆知。家乡饭菜的款待,一顿一顿不重样。
然而,从上桌那一刻开始,你眼中的世界,从此就不太一样了。
原本,你眼里的馒头可能是这样的:
然而山东馒头,是这样的:
如果恰好碰上节庆,胶东人民的枣饽饽,直径30公分起:
山东人会说,这没什么呀。
传说山东老乡诸葛亮发明馒头,为的就是代替人头,作为祭品。山东大馒头,自然也承继了原初馒头的精神:你头多大,馒头就有多大。
何况,饽饽虽大,可一点不噎人。暄软可口,糖甜枣香,撕下一块轻若云朵,既是主食,又是甜点,只有家人团聚,才能分食这蛋糕一般的神仙馒头。
单身久了,看到馒头都有被催婚的压力:一个人两个人的,好意思吃这么大的馒头吗?
偶尔会造成压力的,除了馒头,还有包子。
很多人怀疑,山东人民,尤其是胶东人,对“馅儿”这个词可能有点误解。
别处的包子,包的是馅儿,山东大包,有可能包了一盘菜。
山东人民包包子的画风,很多是这样的:
肉包子里,芸豆是切段的,白菜是切片的,猪肉是切块的……一掰开,馅都往外掉。
然而最神奇的,是一种吐骨头的包子。
一个上海人去买小肋排,人家会问:“做糖醋小排呀?”
一个山东人去买小肋排,人家会问:“回家包包子呀?”
山东的排骨大包,把整块排骨剁成2-3厘米长的小段,与白菜或豆角一同作馅,排骨特多:
吃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包子里有骨头,边吃边吐。
这还只是肉包子,过去的菜包子,更吓人。
蔡澜先生描述山东大包,最常用的一句话是:“有一只鞋那么大!”
当年他在香港吃到的大包,多是素馅的,“皮很薄,馅中的粉丝和木耳炒得又松又发胀,样子吓人。”
然而,他老先生能连吃五个,再干一瓶茅台——皮又薄,馅里全是青菜,不会让人饱胀难耐,甚至还是一道下酒菜。
今天的山东大包,比起当年只能算“小包”,但也算气势雄壮了。
煎饼像床单,锅饼像钢板,桃酥像烧饼,烧饼像汤碗,是山东面食的日常操作。
厚实,则是山东人对粮食基本的尊重。
饭大,菜自然也大。超乎寻常的菜量,是一家山东菜馆的及格线。
如果你跟着山东男/女朋友回家,至少有一顿饭,是要下馆子的。这顿饭的意义,对山东人来说非比寻常。
下馆子意味着,他们要向来宾展示山东巨型饮食的另一面:一个盘子里,要承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美好的祈愿、超标的热量……盛这么多东西,盘子能不大吗。
有朋自远方来,糖醋鲤鱼,是一场酒席的擎天柱。
一条昂头摆尾,死不瞑目的鲤鱼挺在盘中,浇上糖醋汁,承载着鱼跃龙门的美好寓意,也是鲁菜厨师一次完美的炫技。
而葱烧海参,则是鉴别一个山东人懂不懂吃的分水岭:
一人一只海参按例上,像下图这种,本地人是不认的。
真正的葱烧海参,就要一烧一大盘,葱焖得散,汁收得干,把食材的一切香气,硬生生逼进原本无味的海参里,那才见功夫。
然而超大盘的鲁菜,也只是对来宾的礼敬,平日也不是顿顿吃海参。至于鲤鱼?肉紧刺多,再炸出一层硬壳,浇上糖醋汁,也不是人人能消受。
当你跟山东人混熟了,他们带你下的馆子,肯定不是正经八百的鲁菜馆了。
开在城里的“农家乐”与大排档,才是他们吃饭喝酒的之一选择。
然而,这些饭店的之一特点,还是大。
长期在这里吃饭的山东人,经常对别处的菜品大惑不解:
重庆的辣子鸡,哪能叫吃鸡?
鸡肉切大块,葱姜青辣椒一大把,加酱油炒出一大盆,鸡汁拌饭连吃三碗,那才叫炒鸡。
铁锹盛海鲜,算什么网红货色?
山东人吃海鲜,都是花甲炒一盆,螃蟹蒸一盆,皮皮虾煮一盆,扇贝煮一盆……好的,开吃。
汤里只有西红柿鸡蛋?那不行。
疙瘩汤,要有虾仁蛤蜊鸡蛋小葱,一大盆;
排骨汤,要有排骨黄豆粉皮酱鸡蛋,一大盆;
全家福,要用海参虾仁鱿鱼肉片鹌鹑蛋木耳银耳,熬出超大的一!大!盆!
是的,山东亲友聚餐的饭桌,永远是三维空间。
盘子的平面,已经无法满足他们了,盆,才是一顿好饭的基本配置。
山东食物的大,几乎是天然的:
谁也说不明白,为啥蔬菜水果都跟遭受核辐射一样疯长;也没人能搞清楚,谁之一个把脸盆端上了餐桌。
因此,这成了举国挠头的谜团。
蔬菜水果之大,还好解释:山东的地理与气候,是真的好。
要山有山,要海有海,沃野千里外加四季常晴,超常发育很正常。
至于饭菜为啥这么大……山东人挠挠头:可能我们力气大吧,饭量也就大了。
其实原因谁也说不准,唯一能确定的是,大家都习惯了。到外地下馆子,经常情不自禁露出同情的目光。
原因之一,可能在山东的宴饮文化上。
比如,鲁菜更高端大气的分支,孔府菜的诞生。
山东有个孔夫子,因为他,皇帝隔三岔五就往山东跑。
祭孔大典,是封建王朝的重要祭礼之一,历代皇帝都要前往山东曲阜祭祀。
其中,更爱热闹的乾隆一共去了八次。他一去,当地接待官员就脑浆子疼。
招待皇帝,既要让他吃得开心,又得符合孔府世袭封爵、位列一品的规格。
总之一句话:保质、保量、有排面儿。
我们脑补一下,当时的情景可能是这样的。
乾隆之一次去孔府,得吃饭吧。
官员:吃,吃大块滴!两块够吗!
于是有了孔府知名硬菜“神仙鸭子”。
没几年,乾隆又来了,这次得换换花样。
官员:吃,吃大块滴!两块够吗!
于是有了“一卵孵双凤”,一个挖空的大西瓜里,蒸出了两只小雏鸡。
下次他老人家再来,官员和厨师都要疯了。
“要不给他来一大锅得了……”于是有了鸡鸭鱼肉、鲍参翅肚、大虾火腿一锅蒸的“孔府一品锅”。
这当然是玩笑话,不过孔府菜的形成,也是鲁菜“巨大化”的一个侧面:
场面多大,盘子就有多大。
但没完没了的觥筹交错,热爱酒局的山东人也受不了。
离开酒桌,他们会对朋友吐露真心:
“啥都不想吃,就想炖个排骨白菜豆腐,吃碗米饭喝口汤,多美啊……”
他们只想家里热乎乎的大锅炖菜,下饭喝汤两不误,那叫一个养胃。
在家,没有一杯接一杯的白酒,只有蓬松暄软、香甜可口的大馒头;
没有主宾副陪劝酒的套话,只有老人和孩子相互劝着“多吃点”的关怀;
没有谁也不敢之一个动筷的尴尬,只有一家人自在随意,闲聊家常的温馨。
重要的是,大锅炖菜大盆汤,是要全家人一起吃的:酒桌上的孤独,在一顿团圆饭里,才有了依托。
所以,当你和一个山东boy&girl,中间只隔着几大盆菜的时候,ta一定有一肚子话想说。
也许他想家了,特别想跟人一起吃顿家乡菜;
也许他怕你冷,怕你胃里不舒服,非要看你吃顿热饭才放心;
也许,他终于找到了一个人,一起分享温暖的一顿,还有下一顿,再下一顿……
其实那么多话,就一句:余生里一切可以交托的,就交给你了哦。
多少温柔和浪漫,全在大盆大碗里盛着,热气腾腾,满满当当。
微博:『@是饱妹吖 』有更多吃喝日常~
微信:『福桃九分饱(id:futaojiufenbao)』有一手美食推荐。
福桃九分饱,专注于最接地气的美食报道,探索一切带劲的美食,对鸡鸭鱼牛羊、零食点心酒糖茶有较深入的研究,还时不时对社会热点进行爆炒乱炖式解答。
听说,关注福桃九分饱的人,怎么吃都不会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