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泥鳅养殖水质管理核心问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泥鳅养殖水质管理核心问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泥鳅苗培育期间水质如何管理?
池塘的水关系着泥鳅苗的成活率及生长速度,要想养好泥鳅,得从调水、养水做起。
培水、调水、养水是泥鳅养殖户及水产养殖户的一项重要技术活。最常见的水体培肥法:在我们放苗前就现把水培好了,主要就是培育大量的轮虫等浮游生物供泥鳅釆食。首先池塘加水30厘米左右,且记加水时必须用密网过滤防止敌害入池(本人就遭过这样的罪,从水里面流进来了十几只小蝌蚪,把我的整个塘泥鳅苗全吃完了,希望大家不要犯我同样的错了)。
第二:注好水后,就开始培水了。培水、培育浮游生物一般釆用泼洒豆浆为主,记住磨好的豆浆要及时泼洒,以防变质。每亩面积泼洒2到3公斤黄豆磨出的浆,连续泼洒2一3天,具体泼洒豆浆天数及泼洒量因池塘肥度可适当增减,一般淤泥底池塘培肥较容易,可以适当减少泼洒的豆浆量或者次数,否则会造成水体过肥而后不好控制,若是新建的池塘,池塘中没有轮虫,可以在加水时从有丰富浮游生物的老塘中抽水从而获得轮虫用来做种虫,记住加入的水要用网过滤。
第三:培肥过种中和泥鳅小苗培育阶段,可以每隔3天泼洒一次光合细菌,按每次每亩泼洒光合细菌5公斤,以给浮游动物提供饵料,从而使水体保持肥、活、嫩、爽、无污染的状态。
当水调好,培好了,再把泥鳅苗放进去,这才是给了泥鳅小苗的一个吃得饱,穿的暖,也睡的好的优质环境,这样小苗就可以健康成长了(且记,泥鳅苗天敌多,一定记得围好,防止天敌),以上是我以前养泥鳅时得到的小小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泥鳅养殖如何日常管理?
泥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鱼身细长,体表光滑,泥鳅肉质鲜美,是一种可以食用的鱼类。泥鳅不仅美味,而且还具有多种食疗效果,因此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正是因为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泥鳅养殖基地不断的建立,但是对于之一次接触泥鳅养殖的投资者来说,养殖泥鳅是一项技术活,那么泥鳅养殖该如何管理呢?
之一、饲料如何投喂
很多人在之一次饲养泥鳅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进行食物的投喂,导致同一个池塘中有的地方食料多,而有的地方食料较少,使得食物的分配不军训,其实食物的投喂也是有技巧的。
饲料在投喂时采取撒食的方式,泥鳅的食物来源非常的广泛,不仅有蚯蚓、水草等天然食物,而且还可以适当的加入小麦粉、玉米粉等,所以说蚯蚓又是一种杂食鱼类。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投喂泥鳅的食物量在每个季节都是不同的,泥鳅的食量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饲养员需要对投喂量做出适当的调整。
第二、定期调整水质
泥鳅主要在生活在水里,在特定的条件下会钻进泥土里,所以要考虑在池塘底部填入适当的泥沙,大部分的泥鳅养殖基地都知道随时观察温度的变化,以便对泥沙的厚度做出及时的调整。在夏天天气炎热,所以要加厚泥土的厚度,在冬季的时候可以适当的降低厚度。
因为泥鳅排泄物的原因,所以要定期的更换池塘中的水,给泥鳅相对干净的环境。如果发现泥鳅经常到水面呼吸,那么说明水中氧气不足,要及时的补充氧气,或者是降低同一池塘中泥鳅的密度。
第三、日常的管理
泥鳅的日常管理都包括哪些内容呢?主要有按时投喂事物,并且随时观察泥鳅的生存状况,查看有无泥鳅“逃跑”的现象等。
泥鳅养殖并不是一件太过复杂的工作,只要掌握了核心的技术,并且妥善的经验,那么就能够得到满意的回报。泥鳅养殖基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建成的,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放松对人工养殖泥鳅技术的学习。
注意的问题
饲养池建造:
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养鳅池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面积100~400平方米,池深90~120厘米,水深20~60厘米。
清池消毒 鳅种放养前半月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泼洒。
之一、鳅种放养
每亩投放规格整齐、体表光滑、无病无畸形、300尾/公斤的泥鳅苗种280~300公斤,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在水温10~15℃时,浸泡消毒15~25分钟。
鳅苗孵出3天开始摄食。此时应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黄或鱼粉悬浮液,一日数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过2天~3天改投水蚤、轮虫、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等。经10天左右的培育,鱼苗长到1厘米时即可转入到鱼种池中饲养。
泥鳅是喜温的鱼类,最适宜的水温在25-28度,在这个温度内泥鳅的活跃度高所以摄入的食物多,它就能快速生长。
第二、饲料投喂
泥鳅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人工饲养还应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料。
二至三龄的泥鳅性成熟,水温在二十五度左右为更佳,四到九月都可以繁殖,五月下旬到六月下旬是盛产期。
第三、日常管理
泥鳅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才能获得较高成活率和产量,特别是在当前高温多雨的季节。在暴风雨期间,塘基或田埂单薄处最容易逃鱼,因此,在放养前要将塘基或田埂加固夯实,在雨季要加强巡视,如发现有裂缝处要及时填补。在进排水口要加固栏栅,以防鱼逃逸。同时在暴雨过后,要及时排出内涝水。
1.在房前屋后、庭院中挖设鱼池,或放置水缸养殖泥鳅,在养殖池或水缸的底部放上一层土。
2.以便泥鳅钻潜栖息,水深保持在50厘米左右,每平方米放养1公斤仔鳅,养殖过程中可投喂菜叶、水草、米饭、糠、豆饼、菜饼及动物下脚、蚕蛹粉鱼粉...
3.有条件的更好做成配合饵料并搅成块状投喂,在饲养的小水体中有微量的水流 *** ,泥鳅就能产卵繁殖。
你好,我是晴格格,泥鳅是非常好吃的鱼类,下面就由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在农村泥鳅是非常常见的鱼类,有很多种吃法,比如东北的酱焖泥鳅,南方的炸泥鳅等等,泥鳅肉质鲜嫩,吃起来也比较有营养,所以在田间涨水退去以后村里人就会到地里去捉泥鳅,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也有一些人会选择养殖泥鳅,这样就不用费力去抓了,养殖泥鳅是比较容易的,只要做好管理工作就能够有不错的收获。
泥鳅的日常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防止泥鳅逃:遇梅雨季节或者暴风雨,要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安全,进出水口的栅栏是否通畅,防止泥鳅在溢水的时候逃跑或者从漏洞逃跑。
2. 防止水质恶化:养殖泥鳅,水质要清新,水质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20-25厘米。当水色开始变成茶褐色或者黑褐色的时候,必须换水,以免夜晚溶氧不足。流水养泥鳅的时候,以微流水为主,流速、流量都不要过大,水流过大过急,不仅使饵料和肥力流失,最不利的是使泥鳅体能消耗过大,使泥鳅增重变慢。3. 防治泥鳅病害:泥鳅养殖用的水体在放养泥鳅种苗以前,要严格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在日常养殖管理中,要把食台上的残饵和池里的死亡个体捞出,以防水质恶化和疾病传染。在泥鳅的发病季节,应该定期用生石灰按照每平方米30-50克的量,化水泼洒。4. 防治泥鳅敌害:在泥鳅的饲养池四周清除害兽容易潜伏的场所,并撒上杀鼠剂或者安放捕鼠器具;要有驱赶鸟兽的设备;同时防止野杂鱼,特别是肉食性鱼类进入到泥鳅的养殖池里。以上就是泥鳅的日常管理需要注意的事项了,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吧!祝大家都能够养殖出高产的泥鳅!
非常感谢悟空邀请!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泥鳅市场价格稳定,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也比一般的水产养殖高,但是养殖泥鳅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我们在养殖泥鳅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饲养池建造
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养鳅池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面积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
清池消毒 鳅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泼洒。
1、鳅种放养
每亩投放规格整齐、体表光滑、无病无畸形、300尾/公斤的泥鳅苗种280~300公斤,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在水温10~15℃时,浸泡消毒15~25分钟。
鳅苗孵出3天开始摄食。此时应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黄或鱼粉悬浮液,一日数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过2天~3天改投水蚤、轮虫、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等。经10天左右的培育,鱼苗长到1厘米时即可转入到鱼种池中饲养。
泥鳅是喜温的鱼类,最适宜的水温在25-28度,在这个温度内泥鳅的活跃度高所以摄入的食物多,它就能快速生长。
2、饲料投喂
泥鳅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人工饲养还应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料。
二至三龄的泥鳅性成熟,水温在二十五度左右为更佳,四到九月都可以繁殖,五月下旬到六月下旬是盛产期。
3、日常管理
泥鳅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才能获得较高成活率和产量,特别是在当前高温多雨的季节。在暴风雨期间,塘基或田埂单薄处最容易逃鱼,因此,在放养前要将塘基或田埂加固夯实,在雨季要加强巡视,如发现有裂缝处要及时填补。在进排水口要加固栏栅,以防鱼逃逸。同时在暴雨过后,要及时排出内涝水。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泥鳅养殖水质管理核心问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泥鳅养殖水质管理核心问题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