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氏囊疾病属于家禽养殖中的难题,是养殖中的一大元凶,养殖中遇到养殖难题,你可以点我咨询,张凤老师为您专业解答。
(一)病原与流行病学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IBD)是多发于中雏和青年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病,具有传播迅速、感染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鸡群一旦感染,很快波及全群。该病原属于双股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有单层衣壳,无囊膜的病毒粒子。本病毒主要侵害鸡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使鸡的法氏囊的淋巴细胞变性和坏死,导致免疫机能障碍。该病的发生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2~10周龄的鸡易感,3~6周龄的鸡最易感染,3周龄以下的鸡感染往往不表现明显的症状,但往往导致免疫抑制,130~150日龄的鸡也有感染的报道。该病感染率几乎100%,死亡率1%~30%不等,有强毒株侵害时,死亡率甚至可达60%以上。该病为水平传播,不经种蛋垂直传播。
(二)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2~3天,发病时病鸡表现羽毛蓬松、畏寒、呆立,采食量减少,排水样稀便或白色稀便,泄殖腔周围羽毛污染;最后病鸡体温下降,衰弱、脱水而死。
(三)特征性剖检病变
剖检可见胸部、腿部肌肉出血;肝脏褪色发黄,脾脏肿大,表面散布灰色小病灶;法氏囊初期肿大,浆膜面呈黄色胶冻样,粘膜面点状出血;严重病例法氏囊粘膜严重出血、坏死,法氏囊浆膜呈紫葡萄样。随着病情的发展,法氏囊逐渐开始萎缩,粘膜颜色发灰,法氏囊壁逐渐萎缩变薄。腺肌胃交界往往出血;肾脏肿胀花斑,有尿酸盐沉积。
(四)图谱
病鸡腿肌、胸肌出血,感染法氏囊炎的鸡,肝脏颜色变浅,变黄,感染鸡的法氏囊浆膜有浅黄色胶冻状渗出物,法氏囊粘膜点状出血,粘膜坏死、变硬传染性法氏囊炎感染后粘膜发黄、坏死,或严重出血
传染性法氏囊炎感染后肾脏肿胀花斑
(五)预防与控制及其注意事项
1、加强饲养管理及卫生措施 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减少和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实行全进全出,保持各批次进雏一定的时间间隔,并做好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对防制传染性法氏囊炎流行十分重要。
2.免疫接种 通过合理而有效的免疫接种,使鸡群获得特异性抵抗力,是防制传染性法氏囊炎最重要的措施。
(1) 种鸡的免疫 为了提高商品代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保护雏鸡免受早期法氏囊病毒的感染,而导致免疫抑制,种鸡除了在雏鸡阶段进行中等毒力的活疫苗免疫以外,还应在开产前后和每隔3~4个月进行一次传染性法氏囊炎油乳剂灭活苗的免疫。
(2)雏鸡的免疫 在有母源抗体保护的条件下,通常可以保护雏鸡1~3周免受感染。对雏鸡进行首免的时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母源抗体的水平、疫苗的毒力,以及饲养管理和营养的水平都应该是要考虑的因素。为了突破母源抗体对首免效果的干扰,母源抗体水平较低的鸡雏,首免时间可以适当提前,并使用的疫苗毒力较弱的疫苗;反之,首免的时间可以适当推后,并选用中等毒力的疫苗进行首免。如果没有检测母源抗体的条件,可采用弱毒疫苗于12—14日龄进行首免。使用中等毒力疫苗于25一28日龄进行二免。免疫之后使用维生素C连续饮水三到四天。
3、发病鸡群的治疗
(1)加强饲养管理 适当降低饲料中的蛋白含量,提高维生素的含量,尤其是维生素C、E的含量。
(2) 可以使用复合碘消毒药对鸡舍及其周围进行严格的消毒。
(3)发病早期可用传染性法氏囊炎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匀浆及时注射,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注射治疗之后间隔一周左右,需要及时的免疫法氏囊疫苗;发病早期,使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配合维生素C进行治疗.
药物推荐使用囊温康+呼独康+肝肾康颗粒+速补21+维生素c(点我咨询)
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当有细菌病混合感染时,配合投喂敏感的抗菌药物控制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