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症状(湖南某猪场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措施及效果分析)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猪技术 4950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腹泻、败血症、水肿病或毒血症为主要特征,可造成仔猪大批死亡或生长发育受阻,是危害养猪业的常见疫病之一。有实验对某猪场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流行情况

2019 年 7 月,湖南某猪场一产房,待产母猪共 18 头,其中头胎母猪 6 头。该产房共产仔猪 198 头,头胎母猪产仔猪 64 头,经产母猪产仔猪134 头。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经产母猪所产仔猪( 表 1) 。

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症状(湖南某猪场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措施及效果分析)

2 病原分离鉴定

无菌采集具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症状的仔猪粪便,接种于培养基上,挑取红色中等大小光

滑菌落接种于普通肉汤增菌。生化试验显示,分离细菌都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和乳糖,并产酸产气; 部分菌株不分解蔗糖,不产生硫化氢,吲哚和甲基红试验( M. R) 均为阳性,V - P 试验为阴性,由此可判定分离菌株为大肠杆菌。

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症状(湖南某猪场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措施及效果分析)

3 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

治疗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可选用的药物有庆大霉素、恩诺沙星、乳酸环丙沙星等。用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及乳酸环丙沙星治疗 67例仔猪黄痢,庆大霉素治愈率 10.0% ,恩诺沙星治愈率 25.0% ,乳酸环丙沙星治愈率 61. 2% ( 表 2) 。

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症状(湖南某猪场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措施及效果分析)

4 讨论

仔猪黄痢

一般发生于新生仔猪出生后 1 周龄以内,以 3 日龄左右多发,是一种急性、接触性、致病性和传染性强的疾病。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发病仔猪的数量也会逐渐减少,死亡率也逐渐降低。

头胎母猪所产的仔猪发病率一般都比较高,发病情况与经产母猪所产仔猪相比也较为严重,治愈率很低,预后不良,治愈后有的仔猪会形成僵猪,饲养数周仔猪体重没有变化,没有经济价值,建议淘汰。

一般来说,经产母猪随着胎次的增加,所产仔猪的发病率也逐步降低。本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圈舍早晚温差过大,或者圈舍与外界环境温差过大容易发病,饲养管理方式不当可能会增加本病的发病率,并且还可能会加重病情的发展,在冬春季节或者寒冷阴雨天气更为多发。带菌母猪或者免疫系统不健全的仔猪以及隐性感染的仔猪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根据新生仔猪突然发病,同窝仔猪几乎同时患病,排黄色稀粪、有浓烈的腥臭味,全身被毛脏乱、接触有粘性,严重脱水,迅速死亡,可诊断本病。本病治愈率低,死亡率很高,但是母猪健康,无异常。预防仔猪黄痢,首要做好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

母猪之一次配种约在 7 - 8 月龄,至少要进行两次配种,以保证配种成功,初次配种母猪的体重不低于100kg。不能近亲交配,配种后要进行详细的配种记录,记录配种的公母猪的编号,给足母猪妊娠阶段所需要的营养和微量元素。

在母猪怀孕的最后一个月应该逐渐减少每日的饲喂量,在产前一两天可以少量饲喂或者不予饲喂。仔猪黄痢的发病过程很急,刚出生仔猪的抵抗力又很弱,死亡率非常高。所以,对该病要以预防为主,加强预防工作。

要加强待产母猪的饲养管理,定期搞好外界大环境以及圈舍内的卫生,加强圈舍的消毒工作; 母猪产房要保持干净清洁、干燥和适宜的温度,并且要多次消毒; 母猪接产的时候用 0. 1% 高锰酸钾溶液清洗 *** 和 *** 两到三次。

保持圈舍安静,不可在圈舍内大声喧哗,避免各种应激因素。

该病常发地区,应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给妊娠母猪进行疫苗接种,可通过采食母猪初乳使新生的仔猪获得后天被动免疫。治疗可以采用氟苯尼考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恩诺沙星注射液、环丙沙星注射液等药物。

仔猪白痢

由大肠杆菌引起的 10 日龄左右产房仔猪的一种消化道传染性疾病。多发于 10 - 30日龄,以 10 - 20 日龄多发,其发病率较高,治愈率也比较高,死亡率很低。同仔猪多不是同时发病,而是间隔性发病,症状也轻重不一。引起发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饲养管理不良和气候突变是该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根据 10 - 30 日龄仔猪成窝发病,体温正常,饮食欲逐渐下降,排白色浆状稀粪,脱水严重,病程较短,死亡率较低,剖检仅见有胃肠卡他性炎症等特点,可以初步诊断本病。

预防仔猪白痢,首先需要保持产房圈舍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减少新生仔猪接触有害细菌的机会;

保持圈舍内合适的温度,温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会造成仔猪应激; 保持产房干燥的环境,潮湿可能会引起仔猪局部温度降低从而导致仔猪拉稀;

保持母猪健康,防止母猪患病从而殃及仔猪;

让母猪能够吃到足量而营养的饲料,因为母猪的乳汁是由饲料转化而产生来的,减少母猪利用自身能量转变为低质量的母乳;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根据具体情况增减饲料,避免母猪乳汁过稀、不足或者过浓;

仔猪可以在一周龄时进行诱食,加强营养,促进仔猪胃肠道的发育,在 3日龄左右给仔猪补血补铁等。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对母猪群进行免疫接种。

如果已经发病,治疗可用庆大霉素注射液、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恩诺沙星注射液等药物。对病情严重的仔猪,腹泻与脱水情况严重,机体消瘦,可以采用腹腔注射补液的方式给药,可以补充 5% 葡萄糖或者生理盐水; 或者进行静脉注射,速度要缓慢,分次注射,每日一次。

上文实验中介绍案例,头胎母猪所产的仔猪发病率、患病情况比经产母猪所产仔猪严重。说明经产母猪随着胎次的增加,所产仔猪的发病率随之降低。日龄小的产房仔猪死亡率较高。

在临床效果中,乳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治疗效果良好。

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症状(湖南某猪场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措施及效果分析)


5 联合用药方案

近年来,随着中西兽医结合的全面推广,这种治疗方案充分展现中兽医与西兽医的用药特性, 同时还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临床干预效果,为此,赛为在研究了以上实验以后又在此基础上 选取四黄止痢颗粒和乳酸环丙沙星联合用药方案, 对猪大肠杆菌病干预中的防治效果进行观察。

1 材料与 ***

试验动物及分组 本项目共选取 60 头健康仔猪,均为 20 日龄断乳仔猪,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各组健康仔猪 20 头,并将其分别设定为复方中草药组(四黄止痢颗粒组)、 抗生素组(恩诺)。 中西结合组(四黄止痢颗粒和恩诺)各组仔猪精神状态较佳,体重相近,均无疫病表现。

治疗 *** 在无菌条件下, 取 O301 大肠杆菌与肉汤充分混合后实施接种,经恒温摇床培养,大肠杆菌迅速扩繁,使含菌量达到 20 亿~50 亿个/mL。 分别对三组仔猪进行大肠杆菌强毒攻击, 每头仔猪分别灌服 5 m L 大肠杆菌, 此后再对每头仔猪进行人工接种,持续灌服 5 d,在仔猪表现出明显腹泻、食欲减退等症状时,为其提供相应的用药干预。

2具体给药 *** :

复方中草药组采用四黄止痢颗粒(赛为兽药公司产品)干预,每头 1.5 g,每日 1 次,连续治疗 7 d;

抗生素组采用恩诺干预, 取恩诺沙星口服,用药剂量为1ml/头,每日 2 次,连续治疗 7 d;

中西结合组运用四黄止痢颗粒和恩诺沙星联合干预, *** 与复方中草药组、 抗生素组相同。

3 观察指标

3.1 猪粪便的大肠杆菌数 对人工接种 24 h 后及用药干预 7 d 后患猪的粪便进行采集, 观察其大肠杆菌数量变化情况。

3.2 猪肠道的临床解剖观察 分别在各组患猪用药 3 d、5 d、7 d 后,观察其病理变化。

3.3 治疗效果判定

(1)治愈 :连续治疗 7 d 后 ,仔猪的各种不适症状均表现出逐渐消退, 并且食欲逐渐恢复正常,精神非常饱满。

(2)有效:连续治疗7 d 后,仔猪的各种不适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食欲有显著好转,腹泻问题也有适当缓解,精神有所恢复。

(3)无效:连续治疗 7 d 后,幼猪食欲或者绝食症状无明显变化,仍然表现为明显消瘦、腹泻以及精神萎靡不振等情况,或者出现进一步恶化。

4 结 果

4.1 各组猪粪便的大肠杆菌数变化比较

三组干预后猪粪便的大肠杆菌数与干预前比较, 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中西结合组干预后猪粪便的大肠杆菌数与复方中草药组、抗生素组比较明显。

4.2 各组猪肠道的病理变化分析

各组猪粪便的大肠杆菌数变化比较

抗生素组患猪在用药治疗 3 d 后, 解剖观察到患猪的肠管存在明显病变现象,其中空肠、十二指肠呈现明显的水肿和充血现象,并且肠壁全层分布着大量的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则呈现水肿、充血现象,肝脏及心脏均表现正常;用药治疗 5 d 后,解剖观察到患猪空肠、十二指肠仍然有明显的水肿表现, 肠壁还有相应的出血点, 肠系膜仍然有轻微的水肿现象; 用药治疗7 d 后,患猪的肠壁仍然存在少量的出血点 ,肠管仍然有轻微的水肿症状。

抗生素组患猪在用药治疗 3 d 后, 解剖观察到患猪的肠管表现出较为严重的病变特征,其中空肠、十二指肠呈现明显的水肿和充血现象, 肠壁全层分布着大量的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则表现为水肿、充血现象;用药治疗 5 d 后,解剖观察到患猪空肠、十二指肠病变有所缓解,仍然存在水肿特征,肠壁分布较多出血点,有轻微水肿;用药治疗 7 d 后,患猪肠壁出血点显著减少,但未完全消退,有轻微水肿。

中西结合组患猪在用药治疗 3 d 后, 解剖观察到患猪的空肠、十二指肠表现水肿症状,肠壁全层分布着少量的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有轻微水肿、充血现象;用药治疗 5 d 后,解剖观察到患猪的空肠、十二指肠仅存在一定的水肿特征, 肠壁未观察到明显的出血点;用药治疗 7 d 后,患猪的肠壁未观察到出血点,有轻微水肿,肠腔内黏液增多。

4.3 各组患猪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复方中草药组患猪治疗总有效率为 70.00%,抗生素组患猪治疗总有效率为 75.00%,中西结合组患猪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 中西结合组与复方中草药组、抗生素组比较, 总效率显著提升。


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症状(湖南某猪场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措施及效果分析)

各组患病猪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6 讨 论

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猪肠道传染疾病,没有任何地域限制,在任何地区、国家都可能出现,并且扩散迅速,给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 为此,加强猪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非常有必要。四黄止痢颗粒、恩诺沙星联合干预, 根据结果来看, 中西结合组干预后猪粪便的大肠杆菌数显著低于复方中草药组、 抗生素组, 且治疗有效率达到95.00%, 显著高于复方中草药组 、 抗生素组 。 同时,对患猪治疗后猪肠道病理变化进行观察发现,中西结合组的病变已经基本消失,而复方中草药组、抗生素组仍然存在一定的病理特征。这就表

明单一运用四黄止痢颗粒、乳酸环丙沙星,尽管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与预期理想效果存在一定差距,而联合用药能够更好地发挥两者的优势, 使猪大肠杆菌病得到有效防治。

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症状(湖南某猪场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措施及效果分析)


这主要是由于四黄止痢颗粒是一种由黄连、黄柏、大黄、黄岑和板蓝根等组成的方剂,黄连、黄芩均为主药, 黄连泻心火兼泻中焦火, 黄芩泻肺火于前焦;辅以大黄泄热通肠, 清除胃肠湿热积滞, 且板蓝根清热解毒, 并助主药解热, 为辅药;黄柏泻肾火于后焦为佐药,该方剂具有和胃健脾、清热燥湿、养血敛阴的显著效果,可较好地实现对猪大肠杆菌病临床症状的改善。而恩诺沙星则属于一种广谱抗生素, 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均有显著的杀菌、抑菌功效。 通过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共同发挥控制炎症、促进肠黏膜恢复的功效,因此,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干预效果。综上所述,在猪大肠杆菌病治疗中,四黄止痢颗粒、恩诺沙星联合用药,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另外,有实验从广东湛江地区—规模猪场腹泻严重的仔猪采集粪便样本100份,采用革兰氏染色镜检,伊红美兰选择培养基、大肠杆菌生化鉴定试验、接种小白鼠致病性动物试验,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12种抗生素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18株大肠杆菌,致病性试验得到10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药敏结果显示有5株分离的菌种对5种以上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其中四环素和多粘菌素的耐药性更高为90%,氨苄西林和恩诺沙星的耐药率为40%,头孢西丁、头孢噻呋、美罗培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对其最易感。

对广西某规模猪场检查,对120株猪源大肠杆菌进行了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酰胺醇类药物耐药表型检测,并通过PCR检测菌株携带ESBLs(blaTEM、blaCTX-M)、PMQR因子(qnrA、oqxA、oqxB、aac(6')-Ib)、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B)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情况。结果表明猪源大肠杆菌对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具有高敏感率(>74.0%),耐药率更高为四环素类84.2%,酰胺醇类为70.8%,氟喹诺酮类为68.95%,氨基糖苷类为49.36%,大环内酯类为43.3%,更低为头孢菌素类31.38%。


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症状(湖南某猪场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措施及效果分析)


因此,临床治疗黄白痢不建议使用氟苯尼考,四环素等药物,可以选择头孢或者恩诺沙星等抗生素配合中药联合使用,可以达到减少耐药性产生又能迅速治好疾病的效果。

标签: 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症状 猪大肠杆菌病治疗方案 猪大肠杆菌病的类型及相应症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