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养殖户朋友反映家里的羊腿瘸!你的羊可能是链球菌病!还传染,发病很快!你可得注意!下面给大家说说这个病!
羊链球菌病也叫做嗓喉病,是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是由于感染兽疫链球菌而导致。该病的主要特征是病羊咽喉部和颌下淋巴结肿胀,呼吸极度困难,大叶性肺炎,胆囊肿大,以及各脏器出血。如果呈急性经过,往往没有表现临床症状即死亡,严重损害养羊业的经济效益。
1、羊链球菌病的流行特点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羊以及带菌羊,往往是通过呼吸道将病原体排出。该病的自然感染途径是指经由呼吸道或者发生损伤的皮肤、黏膜以及吸血昆虫(羊虱、蝇等)叮咬而引起传播。另外,病死羊的皮毛、肉以及骨骼等也能够散播病原,对该病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发病区往往呈流行性发生,而老疫区往往呈散发性流行或者地方性流行。该病容易发生在气候寒冷的冬、春季节,以及饲草品质低劣的时间段。病菌能够在病羊的任何脏器以及所有排泄物、分泌物中存在,尤其是气管分泌物、鼻液以及肺脏含量较高。病原体具有较强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病死羊胸水中含有的细菌也能够在室温条件下存活超过100天。
2、羊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
急性型:通常在新疫区容易发生,病羊往往突然出现发病死亡,且没有表现出任何明显的症状。大部分病羊发病初期体温升高达到40.5~41.8℃;呼吸加快,每分钟达到30~75次;脉搏每分钟达到90~160次;精神沉郁,垂头弓背,呆立不动;
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停止反刍;眼角膜充血,不停流泪,逐渐发展有脓性分泌物流出;鼻孔开始有浆液性鼻涕流出,逐渐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往往会在鼻孔两侧挂满;咽部以及额下淋巴结肿大,部分甚至舌头也发生肿大,有时病羊面颊、眼睑、嘴唇以及 *** 肿胀。
亚急性型:临床症状与急性型症状基本相似,但相对比较缓和。病羊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呼吸困难,有黏性鼻涕流出,伴有咳嗽,并往往引起肺炎。排出稀软的粪便,且通常能够在其中混杂白色黏液或者血液。
病程后期,病羊往往出现垂头、弓背的状态,且呆立保持不动,如果碰到障碍物会用头顶住不动或者突然快速向前奔跑,但步态不稳。病羊临死前卧地不起,四肢呈游泳状划动,全身寒战,有时发出尖叫声,有时出现磨牙表现。
慢性型:病羊症状不稳定,体质消瘦,往往伴有咳嗽和关节炎。
3、羊链球菌病的病理变化
对病死羊进行剖检,发现全身淋巴结都存在出血、肿大的现象,且下颌淋巴结、肩前淋巴结以及肠系膜淋巴结也发生肿大,切面具有模糊不清的结构,咽喉、鼻、气管黏膜以及肠系膜、大网膜出血,心冠脂肪存在出血点,且全身皮下组织存在不同大小的出血点;肺脏气肿、水肿、出血,肺尖叶形成坏死灶,往往出现亚急性肺型的典型病理变化,有时肺脏还会与胸壁发生黏连;腹腔、胸腔存在积液,且心包液也明显增多,肝脏发生肿大、出血或者瘀血,边缘厚,质地较脆;胆囊肿大,达到正常的2~5倍,表面存在出血点或者出血斑,且渗出胆汁;肾脏发生肿大,质地变脆、变软,很难剥离被膜,表面存在出血点;脾脏肿大,质地变软,边缘形成梗死灶,严重时切面呈颗粒状,且结构不清晰;胃肠黏膜发生肿胀,真胃黏膜、十二指肠黏膜以及膀胱黏膜出血,个别甚至可见颌下皮下组织呈胶胨状,颜色为黄色。
4、羊链球菌病的防治措施
隔离与消毒:只要发现羊只出现病症或者疑似病症,必须立即采取隔离,并对疫病区进行封锁,同时还要对病羊污染的区域采取全面消毒。圈舍内堆积的粪便集中处理,病死羊进行焚烧或者深埋。
圈舍可选择按1∶800的比例用水稀释的二氯异氰尿酸钠、1%甲醛液、3%来苏儿、10%石灰乳等消毒剂进行消毒。病羊放牧只能够在固定的地点进行,不允许其接触健康羊只。对于同群中还没有出现发病的羊只,可适时使用羊链球菌血清进行预防。
常规治疗:每只病羊肌肉注射30~60万IU青霉素,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或者肌肉注射10%的磺胺噻唑10mL,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病羊也可灌服4~8g氯苯磺胺或者磺胺嘧啶,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
重症处理:如果病羊出现高热,可每只肌肉注射3mL30%安乃近;如果症状严重患羊停止采食,可采取强心补液,静脉滴注500mL5%葡萄糖盐水,10mL *** ,5mL安钠咖,5mL维生素C,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
综合防控:加强日常管理,供给充足清洁饮水,避免发生应激,创造舒适的饲养环境。重视引种检疫,不允许在疫区进行引种。对于引进的羊只,必须采取一段时间的隔离检疫,确诊健康无病后才能够混群饲养。
养殖规模要根据圈舍具体情况确定,防止饲养密度过大而影响生长。注意了解天气情况,及时收听气候预报,对突变天气做好提前准备。入冬前,羊群可注射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菌苗进行有效预防,全部进行皮下注射,每只3mL,小于3月龄的羔羊可在14~21天之后再进行1次免疫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