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与流行
仔猪大肠杆菌病在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生。仔猪发生黄痢型时可波及同窝仔猪90% 以上,死亡率在70% ~ 100%; 发生白痢型时,同窝仔猪发病率可达40% ~ 80%; 发生水肿型时,多呈地方流行性,同窝仔猪的发病率在10% ~ 40%,死亡率则高达100%,发病的多为同窝生长快的健壮仔猪。一般气候变化快、日温差大,猪舍内环境卫生差,饲养管理不良,母猪过肥或过瘦都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一般山区发病率高于坝区,散养户高于标准化规模养殖户,旧式猪舍高于新式卫生猪舍,地面平养猪舍没有补饲间的高于有补饲间的。
2 临床表现
2. 1 黄痢型
又称仔猪黄痢,潜伏期很短,早的出生后12 h 以内就可发病,长的1 ~ 4 d。发病前一窝仔猪出生时体况正常,经一定时日后突然有1 ~ 2 头仔猪表现出全身衰弱,并会迅速死亡。以后其它仔猪相继发病,排出黄色浆状稀便,稀便上可见凝乳小块,患猪很快消瘦、昏迷死亡。
2. 2 白痢型
又称仔猪白痢,饲养正常的仔猪突然发生腹泻,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状、糊状稀便,腥臭,黏腻。腹泻次数不一,病程多为2 ~ 4 d,长的在1 周左右,饲养管理好的可自行康复,死亡的很少。
2. 3 水肿型
又称猪水肿病。本病的特征症状是水肿,常见于脸部、眼睑、结膜、牙龈,有时其颈部和腹部的皮下也可见水肿症状。另外可见患猪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不食,口流白沫,体温无显著变化,心跳、呼吸急速,常便秘,也有的出现轻微腹泻。患猪静卧,出现肌肉震颤,四肢划动作游泳状; 触摸猪时表现敏感,发出 *** 声或嘶哑叫声; 站立时背拱起,发抖; 前后肢麻痹,站立不稳,或不能站立; 行走时四肢无力,共济失调,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病程短的仅数小时,一般1 ~ 2 d,也有长达6 ~ 7 d 以上的。
3 鉴别诊断
水肿型与仔猪黄、白痢型大肠杆菌病在临床症状上差异很大,容易鉴别。而黄白痢型大肠杆菌病的病状主要都是仔猪拉稀,一般全窝或半窝以上的仔猪同时拉浆糊状、带有腥臭味稀粪,呈黄色、灰白色、绿白色。病猪背拱起,被毛粗乱无光,食欲减少,两后腿和 *** 周围沾满稀粪,发育缓慢。一般病程2 ~7 d,或拖到2 ~ 3 周以上,日龄越大的仔猪病情越轻。久病不死的仔猪成为“僵猪”。但黄白痢型在病症和发病原因上是有区分的,黄痢型发病较早,多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病势凶猛,粪便很稀呈黄色,排粪次数多,呈喷射状,病猪极易脱水衰竭而死,死亡率高。而白痢由条件性致病性大肠杆菌所至,多在15 日龄后发病,稀便颜色呈乳白色或灰白色,死亡率也低。
4 防治措施
4. 1 防治 ***
本病急性型往往来不及救治,治疗时可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如: 氯霉素、土霉素、恩若沙星、氧氟沙星、磺胺甲基嘧啶、磺胺脒、呋喃唑酮、并辅于对症治疗。①大蒜500 g、甘草120 g,切碎后加白酒500 g,浸泡7 d。取浸泡液1 mL 加水4 mL 喂服,2次/d。②本地缅桃叶( 鲜叶) 1 000 g,糊米( 将米在锅内炒糊) 200 g,红糖100 g 加适量水煮沸喂给病猪,2次/d。③磺胺脒0. 75 ~ 1. 2 g,小苏打0. 75 ~ 1. 2 g 研沫喂服,2次/d。④锅烟子( 木柴烧火的) ,喂母猪用量100 g,喂1 次/d,连喂2 d; 喂仔猪每头用量6 g,喂1 次/d,连喂2 d。
4. 2 预防措施
一是仔猪出生后早吃初乳,要先食初乳,后吃水。二是从出生之一日起,每头口服恩若沙星或氧氟沙星,2次/d,连喂3 d,或在吃初乳之前,喂给痢净0. 5 ~ 1. 0 d,7 日龄再喂服1 次。三是可用仔猪白痢基因苗,通过产前母猪免疫,仔猪吮食母乳而获保护。四是做好产前产后母猪饲养的管理。在母猪产前产后2 d 要适当的限食,母猪要喂养全价的饲料,而蛋白质的水平不宜过高。同时还要保证饲料相对的稳定性,不能喂糟渣饲料与发霉饲料,适当加喂一些青饲料。五是注意给仔猪保温饲养,猪舍要干燥。六是搞好消毒工作,一方面是猪舍卫生消毒,另一方面是母猪 *** 的消毒,可以使用0. 1% 的高锰酸钾对母猪 *** 与 *** 进行擦拭,确保母乳喂养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