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分析一下产房日常防护工作中,出现的几点错误做法:
误区一:仔猪只要拉稀就用消炎药
有的养殖户认为,仔猪拉稀就是肠道炎症,马上用消炎药。这样的错误做法在养殖户中很普遍,有的规模猪场也常发生。曾经遇到一位养猪户,他的仔猪因为球虫病导致资助拉稀,他就用大量消炎药但还没好转,我告诉他用灭球虫的药驱虫,他很惊讶地说,没听过猪患球虫病。也有许多养猪户就用了大量消炎药后,导致药物残留猪体过多,使猪中毒或形成僵猪。
防治仔猪拉稀,正确的做法是治疗仔猪拉稀前,首先弄清导致仔猪拉稀的原因。仔猪拉稀大体可以分为:细菌性拉稀、病毒性拉稀、寄生虫性拉稀、消化不良性拉稀、营养性拉稀、霉变饲料引起的拉稀、季节性拉稀、条件性拉稀等。
在治疗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如细菌性拉稀(如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灰白痢等)则要抗菌消炎;病毒性拉稀(如轮状病毒、猪瘟病毒引起的拉稀)则应重在免疫注射、抗病毒;寄生虫性拉稀(如球虫病等)则要驱虫;消化不良性拉稀则应健脾开胃,助消化;营养性拉稀就要降低营养标准.减料饲养,给予宜消化利用的蛋白型饲料等。
霉变饲料引起的拉稀(如饲料发霉、饲料中某一种原料发霉等)则应停止饲喂此饲料或饲料中添加脱霉剂等:季节性拉稀如果是在冬天则应该在保暖的基础上治疗拉稀,如果夏季则应在清热解暑的基础上治疗拉稀;条件性拉稀,如新运来的仔猪因受惊吓或环境改变、饮食不当而拉稀,可用玉米、高粱各半,炒熟甚至有点微炒糊,一头仔猪喂给100克左右,一般吃了一次,就能停止腹泻。
误区二:仔猪拉稀就用补药
指望仔猪马上就能恢复过来。有些养猪户很担心仔猪拉稀,一旦发现仔猪拉稀就很着急,就希望有什么灵丹妙药能马上治疗好仔猪拉稀,所以一发现拉稀就用一些抑制胃肠蠕动的药物。加上大剂量的抗生素或者磺胺类药物进行注射。结果是打完针小猪不拉稀了,但是肚子却大起来了,而且全身发紫造成死亡。
其原因就是仔猪胃肠内异常发酵产生的毒素没有及时排出而被吸收。实际上仔猪拉稀是身体排泻有毒物质、保护机体的一种本能反应,是需要一个时间过程的。只有排除胃肠内毒素,再用药才有疗效。因此,仔猪腹泻更好是采用口服给药的方式(如口服庆大霉素等),根据病因选用适当的抗菌药、吸附剂、助消化药物,往往效果更理想。
另外治疗腹泻一个很重要工作是及时补液。大部分猪拉稀死亡原因是脱水死亡。因此,在治疗拉稀的同时,选择适当的补液方式补液尤为重要。可以采用让猪自由饮用口服补液盐的方式,对于脱水严重的个体可以用氯化钠或葡萄糖氯化钠溶液进行腹腔或静脉注射。
误区三:水肿病是由喂配合饲料而引起
笔者在下乡时候同养殖户谈起仔猪水肿病时。一些仔猪发生过水肿病的养猪户曾错误地理解水肿病是由喂配合饲料而引起,他们说:不喂配合饲料的仔猪都没发生过水肿病。但他们在选择饲料时候却还是很注重蛋白质的含量,他们认为选择含蛋白质比较高的饲料仔猪长得快。
仔猪水肿病多发于断奶后数日龄,四月龄仔猪也有发生。常常是比较健康的仔猪发病率高,发病后死亡率也很高。正常情况下是仔猪刚刚断奶时候采食量并不是很高.大约断奶7~20天,仔猪采食量会快速上升,这时候养殖户往往认为是好事,会很高兴.殊不知,这时候已经为水肿病的暴发创造了条件。
他们任由仔猪自由采食,结果发生水肿病的仔猪都是食欲比较好,长得比较健康的。由于仔猪食欲比较好,采食饲料量超过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粪便里还剩下大量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到大肠后,使大肠里本来平衡的大肠杆菌群由于得到良好的营养而快速繁殖,这样体内菌群紊乱,大量繁殖的大肠杆菌产生大量的毒素,毒素被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当毒素到达脑部时就表现出急性水肿病,仔猪会很快死亡。
为了减少水肿病的发生,应该注意减少仔猪的应激,如转群、运输、气候变化等,加强仔猪断奶前后的管理,防止突然换料和改变饲养 *** .换料采取逐渐过渡的 *** ,尽早补料,少喂蛋白含量高的饲料,多喂青绿多汁、矿物质、维生素含量高的饲料。
在天气突变时,仔猪因皮下脂肪层薄、体温调节能力差而无法适应,会引起胃肠受凉,导致消化不良,胃肠痉挛,腹泻,抵抗力下降诱发水肿病。本文来自网站。除此之外还应该给仔猪适时断奶。
受养猪高利润的影响,农户和养猪场都在缩短断奶日龄,断奶日龄越来越小,一些规模化猪场断奶日龄提前到21日龄,由于断奶前后的饲养管理不够规范,加上应激较大,仔猪过早断奶,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的现象比较严重。断奶越早,水肿病发病率越高。
在农村。仔猪配合料大多以玉米、豆粕为主。不适于仔猪的早期消化,所以说断奶时间以35~40日龄为宜。断奶工作应在3~5天内逐渐进行,做到少给勤添.控制刚断奶仔猪因饥饿而暴食和好强仔猪的抢食暴食行为。
误区四:消毒可有可无
一些农户认为消毒不能直接见到效果,消毒不同于治疗性药物,有时不消毒也不生病,也有时消了毒猪也照样生病,如果没发生疫病可以不进行消毒。但实际情况是即使没有疫病发生,外界环境也存在传染源,也会通过空气、饲料、饮水和其他生物等途径,入侵易感猪。引起疫病发生。所以说没发生疫情时候也应该严格按规程消毒。
消毒时候必须做到定时、到位、彻底、规范,同时结合有计划地免疫接种,才能做到猪不得病或少得病。一只下痢生病的仔猪,很容易由操作人员的手、靴子或注射针头将病原菌传染给健康的仔猪。
因此凡是使用过的器材设备。一定要经过适当的清洗和消毒,才能再做下一次魄使用。操作时要先处理健康的仔猪再处理下痢的仔猪。同时还应该注意分娩床的清洗和消毒,分娩床常是病原残留滋生的地方。
特别是前一次使用时仔猪有下痢的情形发生时,在下一批母猪进入分娩舍前,必须更加做好清洁和消毒的工作,否则仔猪下痢的困扰将永远持续不断的发生。仔猪吃奶前,先用温水擦洗母猪 *** 区,再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把母猪的腹部和奶头消毒好,防止病从口入。采取全进全出饲养方式,可消除带菌猪,彻底消毒圈舍,净化养殖环境,有利于预防仔猪下痢病的发生。
误区五:管理上的误区
仔猪腹泻有其自身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抵抗力低下、细菌病毒侵害等因素影响,环境条件对猪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密度等都会给猪的生产带来影响。
所以说寒冷、潮湿、不卫生是引起仔猪腹泻的外部因素。要让仔猪养成吃奶后回保温箱休息的习惯,分娩舍内绝不可有贼风,特别是刚出生的仔猪,否则仔猪一旦受寒,下痢的情形便马上出现,因此一些挡风的设施对仔猪而言是必需的。寒冷应激是引发新生仔猪下痢的重要因素。
仔猪受寒后对大肠杆菌非常敏感。寒冷、潮湿、不卫生和奶水质量差是哺乳仔猪腹泻的最主要原因,除了大肠杆菌的影响外,更多的是温度、湿度和吃进奶水的质量,几乎所有的腹泻都与温度有直接的关系,掌握好温度就能减少腹泻的发生,用抗生素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抗生素只能作为临床症状严重时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改善取暖和通风系统可以排除高湿度。
昼夜的温差太大,也会造成仔猪下痢,舍内温差应不要超过2℃,小猪的保温休息区,应不要超过1°C。对于断奶后大肠杆菌性腹泻来说.营养和饲料管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优质断奶料和断奶前使用优质教槽料,是绝对必须的。另外,母猪的体质、饲料的质量也是联系紧密的两个因素。
发生腹泻的仔猪追溯到母猪时候,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母猪存在抵抗力低、体况不理想、采食量低、奶水质量不好、母源抗体不足等情况,尤其对初产母猪更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