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基本功:大便常规的解读
大便常规属于住院检查三大常规之一,也是健康查体的常规检查项目,其简单易行,费用低廉,可间接反映肝胆、胰腺、胃肠道功能情况,判断有无炎症、出血、甚至恶性肿瘤的情况,还可判断有无菌群失调、消化不良、寄生虫感染等。检查项目一般有颜色性状、显微镜检查、隐血试验等。
1.颜色性状
2. 显微镜下检查
各种细胞:
显微镜下查出红细胞,常提示有下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如红细胞多于白细胞,多为阿米巴痢疾;如白细胞多于红细胞,可能为细菌性痢疾;显微镜下见到多个白细胞而无红细胞,提示患有肠炎;
3.隐血试验(FO *** )
隐血试验常用的有免疫法和化学法。隐血试验对诊断有消化道出血的疾病有重要价值,同时隐血试验也是目前对大肠癌筛查应用最广泛的手段。注:出血量在5ml以上,可出现大便潜血实验阳性; 出血量在50~70ml,可出现柏油样大便;
留取标本时的注意事项:
(1)标本要新鲜,不要解在马桶里,不得混有尿液、润肠液、消毒剂和污水等。
(2)应选取含有黏液、脓液和血液等病理成分的部分,外观无异常的粪便可于其表面和深处多部位采集标本。
(3)采集标本的容器应清洁、干燥、有盖,不吸水和渗漏;不要用家中自备的纸巾或容器,尤其是细菌学检查时要采用灭菌有盖的容器采集标本。
(4)采集标本后及时送检,并于标本采集后1小时内完成检查,否则可因消化酶、酸碱度变化以及细菌的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粪便有形成分的破坏。
(5)任何标本都应视为潜在的高危病原菌感染源,采集标本时要特别小心。务必使用合适的器具移取标本,避免被感染或污染环境。
写在最后:
最近几年,关于“便便”、肠脑轴、肠道菌群、基因测序的相关研究和理论,发展的是如火如荼,并且这些研究和理论,已经有很多应用在医学临床上,让我们大开眼界,对这个平日里真不怎样注意的“便便”刮目相看,我想,科技的发展,正在更新我们的观念,给我们带来更美好的生活。下面我就节取了几个话题,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搜索研究。
1.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粪菌移植治疗自闭症儿童初见成效。
2.2021年7月29日,北京大学姜长涛团队发表文章,经研究发现重新塑造肠道微生物,可为减肥提供新思路。
3.华大基因CEO尹烨:我们任何一个社会属性的人,都是“三脉合一”的产物,即我们的血脉(受精卵)、菌脉(共生菌群)、和文脉(种群文化)都在世代传递,生生不息。
4.脑肠轴:通俗的意义就是大脑和肠道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可以相互影响,比如在情绪紧张的时候往往有腹泻、腹痛、拉肚子反应。现在也有科学家发现便秘或者是肠道菌群的失调也会引起大脑神经介质的改变,甚至会引发痴呆的可能性,所以脑肠之间的相互影响叫做脑肠轴。目前有很多的研究报告,发现大脑和肠道有很多的神经细胞、神经介质相互是一致的,比如五羟色胺介质的传导是一致的,所以有相互的影响。
需要更多的医学科普知识,关注务实的内啡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