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麻合剂”组方来源于《金匮要略》的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汤的加减应用很多,与射干麻黄汤相关的中药制剂仅有“射麻口服溶液”,该口服液更适合针对热性病症,在其中加入大量的石膏,虽仍具有止咳化痰平喘功效,但已改变了原方药性。
小儿体质稚阳,过用寒凉药物抑制少阳生发之气,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且此中药制剂,并未标明儿童用量,儿童用量不明。
中成药具有携带方便、使用方便、成分稳定、量效稳定等优点,但儿科中成药品种少、剂型较少、缺乏规范。
前人使用射干麻黄汤的经验,再通过收集教授门诊中使用了射麻合剂的病例,使用数据挖掘相关 *** 总结射麻合剂的适应症、优势病种等,使经方婴童化,使经方的运用更符合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为经方在儿童中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使经方能在儿科中得到更广泛而有效地使用。
具有中医思维的、规范性的、疗效稳定的、适于婴童使用的中成药,同时也是响应国家“小病不出乡镇、常见病不出县、疑难重症不出市”的号召,进而缓解城市医疗压力。
一、射麻合剂的方证:
1、射麻合剂的适应症:
①核心症状:咳嗽、有痰、鼻塞、流涕、小便可、大便可、夜寐可、无发热、无喉响。②次要症状:夜咳、纳差、纳可、纳一般、夜寐一般、无流涕、无鼻塞、无痰。③核心体征:双肺呼吸音粗、咽红、扁桃体肿大、气喘、舌质淡、苔白。④次要体征:痰鸣音、干啰音、苔厚、舌质淡红、无气喘、扁桃体无肿大。
2、射麻合剂的病因病机:风痰犯肺,风隔痰阻。
3、射麻合剂的主治证型:风痰证。
4、射麻合剂的功效:疏表宣肺,化痰平喘。
5、射麻合剂可治疗的中医疾病:咳嗽、肺炎喘嗽、哮喘、鼻鼽。
6、射麻合剂可治疗的西医疾病: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新生儿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射麻合剂婴童化的特征:
(1)射麻合剂由射干麻黄汤加
味而成,在治疗小儿肺系疾病时,除重视顾护脾胃外,加入消食导滞、
健脾化痰之药,使之更适应小儿脾常虚导致的生痰、生食滞的生理病理特点;(2)易麻黄为蜜麻黄,使之更适应小儿娇嫩的脏腑。
2. 射麻合剂以治疗寒性病症为主,主治的证型为风痰证,主治疾病的病位在肺,病机为风痰犯肺,风隔痰阻。
3. 在治疗儿科肺系疾病时,若见咳嗽有痰,伴气喘、干湿性啰音、舌淡苔白时,是其使用射麻合剂的支持证据。
二、医论类文献
为方便统计,部分病名能转换为现代病名则使用现代病名,若未能转换成现代病名,则使用症状代替。
此部分文献主要在主治病症的讲述中提及射干麻黄汤病机、治法、在原方方义基础上的扩展与外延,具有很强的临床针对性,有利于培养临床医生的中医思维。
由于此部分内容主要为古代医家的经验,难以用软件统计分析,故笔者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将古代医家使用射干麻汤的经验加以总结如下:
(1)病症有28种,具体如下:肺痿;肺病上气;急症喉风之呛咳而气息不平者;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咳嗽;治咳而下寒者;咳逆上气;治咳嗽上气诸气;形寒饮冷伤肺;水饮伤肺;哮喘;夹痰伤寒;夹饮伤寒;夹哮伤寒;冷哮痰喘;痰哮;肺胀;肺冷;呷嗽;肺痿;肺痈;痰饮;喘促;喉肿;痰症;百日咳;冷哮;哑嗽。
其中“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出现的次数有61次,有的甚至在一个段落中出现大于1次;其中射干麻黄汤“主之”、“治之”出现的次数有25次。
(2)射干麻黄汤中使用的药物有:射干、麻黄、细辛、紫菀、款冬花、生姜、大枣、半夏、五味子、狼牙、牛房子、甘草。
(3)射干麻黄汤倾向于治疗肺系疾病,且其多半气息不平,夹寒性痰饮。
(4)射干麻黄汤中的喉中水鸡声,乃是因为初始时遭受风寒外邪侵袭肺卫,使肺脏暂时失去宣发肃降的功能,引动咽喉咳而上气,咽喉频繁异常震动则产能增加,生热生火,
此现象在小儿咳嗽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加之肺脏失去宣发肃降功能,导致其不能有效且高效地通调水道,饮入于胃,上归于肺后不能下输膀胱,到此失调后则水饮凝聚成痰,火热与痰在咽喉中交缠粘黏,使痰在咽喉中不易下,不易上,故而喉中发出声响。射干、紫菀、款冬花是此方的主药,乃为喉鸣而设,可下冲破除喉中壅塞。
(5)方中使用麻黄而不使用桂枝,乃是取其麻黄搜刮肺中伏邪之意,故不需桂枝辅助发太阳之表邪。
干姜、生姜同用,乃是在细辛与半夏共同除掉水饮痰饮等病理产物之后,再加入干姜温肺,使肺中温暖以助蒸腾气化水液,生姜温而性走而不守,将气化的水液带到全身四肢百骸,恢复肺的通调水道功能。
后续加入五味子酸收敛肺生津,使细辛、干姜、生姜等一派辛温药物不独增肺热,不耗散肺气。肺气上逆致咽喉频繁异常震动产热产火,射干苦寒利咽清火。现已把泛滥之水饮痰饮驱赶至脾胃,则需加用茯苓、陈皮、橘红等健脾化湿药物安中土以杜绝生痰之源,加入大枣甘温随剿匪行动后立即行安抚之策,使病机扭转,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以此来保持稳定。
(6)由于肺中寒冷,阳气不能宣泄水液,水液郁于肺中聚成痰饮之物。所以此症是肺中痰饮兼太阳表、少阴里。
麻黄治太阳表,太阳为表,少阴为里,少阴是太阳的底面,故麻黄亦可兼治少阴;且细辛、半夏、五味子同治少阴,表明治疗咳嗽,并非仅治疗肺脏而已。
还需兼顾他脏。从肺脏和肾脏的关系可知,肺脏解剖位置在上,肾脏解剖位置在下,肺失去对水的通调功能,肾失去主水的功能。则水邪泛滥,在上为咳为喘不得卧。
且肾主纳气,肺虽主呼吸,若无肾脏纳气功能的配合,则会出现纳入之气过于表浅,气不落叶归根的现象,临床上可出现呼吸浅促等症状。
(7)治疗哮症时宜疏风邪,宣肺气,尤其不能忘记治疗病根。禁止纯用寒凉之物和大热之物,因寒凉之物不能驱散风邪,大热之物可致痰火内生。症状较轻时可加杏仁、橘红、薄荷、前胡;症状较重时可加麻黄、桂枝、细辛、紫苏、葶苈子。
未发时以扶助正气为主,可选用茯苓、白术、陈皮、半夏;发作时以祛除邪气为主,大概分两步走,先温通肾脏,可加用白果、苏子等;既则固摄肾脏,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等。
(8)若中土太湿,脾气不运,感受外邪时,则肺气外郁加之中土内郁,郁阻更甚,肺气无法冲破屏障发挥肃降功能,则上逆冲咽喉,故在治疗肺脏疾病中,还需注意顾护脾胃。
(9)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多为感受外邪;内伤咳嗽的致病因素较多,但总的来说,主要是先伤血脉,再伤其气,最后导致阴阳衰竭,气血皆亏。
三、使用药物
生姜、白及、白芥子、白芍、白术、半夏、薄荷、北沙参、柴胡、蝉蜕、炒莱服子、炒紫苏子、车前子、陈皮、川贝母、川芎、穿山龙、醋五味子、大黄、大枣、代赭石、胆南星、当归、党参、地龙、煅磁石、法半夏、防风、麸炒白术、茯苓、甘草、干姜、钩藤、桂枝、红花、厚朴、黄芪、黄芩、姜半夏、僵蚕、焦三仙、金沸草、荆芥、粳米、桔梗、苦杏仁、款冬花、莱菔子。
连翘、麻黄、麻黄根、蜜款冬花、蜜麻黄、蜜紫菀、牡丹皮、牡蛎、蒲公英、蒲黄、前胡、清半夏、全蝎、桑皮、沙参、山药、山萸肉、射干、神曲、生姜、石膏、熟地黄、太子参、天南星、葶苈子、五味子、细辛、仙鹤草、辛夷、杏仁、鱼腥草、浙贝母、知母、制半夏、炙百部、炙甘草、竹沥、紫苏子、紫菀
四、方证相关基本的概念
1、方
即方剂,治疗疾病的药方。我国古代先祖很早以前就会使用单味药来治疗疾病,后来经过不断地探索与总结,逐渐把多味药组合在一起增加功效或者治疗一些更复杂的疾病,后来演变成常见的中药复方。
2、证
证,在中医方面多作名词用,即一作证候,二作证据。证候是疾病发展到某个阶段、某个时候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在某方面表现异常的加上在某方面表现正常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3、方证
方与证之间的关系复杂万千,但经历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及患者疗效的反应,方与证的相应关系及相应程度成为探讨方证关系的一个重点方证相应才是遣方用药安全有效的前提。
四、射麻合剂的组方思想
射麻合剂的组方思想:射干茎直而不规则分枝,形同气管、支气管,
花开片瓣,散生类圆形斑点,形同肺泡,其尤专于清利咽喉;《本草正义》中云麻黄质清性清易上浮,专用于宣泄肺中郁滞之气机、肺经郁火,为治疗外感的要药。
五、射麻合剂主治的证型
射麻合剂的主治证型是风痰证,主治疾病的病位在肺,病机为风痰犯肺,风隔痰阻。风痰一证,乃风证、痰证合而发病,包含了风动,痰生、阻络三个环节。
风痰证的病因,有因风生痰者,有因痰动风者。风邪,既可外来,也可内生,伤人后,初始客于肌表,阻塞经络运行,气血运行不畅则产生痰浊等病理产物,
另一方面,痰浊停聚机体,也可阻塞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而使痰浊难以排出体外郁而化热,热盛动风,风又引动伏藏于肺中痰邪,风为阳邪,首先犯上,可见咳嗽,痰随风升,可见咳痰。
风因痰阻,相互搏结,阻隔于咽喉,阻塞气道,可见呼吸困难、喘息气促等表现,故气血经络的阻塞是风痰症的一个重要病理变化。
结论
射麻合剂由射干麻黄汤加味而成,在治疗小儿肺系疾病时,除重视顾护脾胃外,加入消食导滞、健脾化痰之药,使之更适应小儿脾常虚导致的生痰、生食滞的生理病理特点易麻黄为蜜麻黄,使之更适应小儿娇嫩的脏腑。
射麻合剂以治疗寒性病症为主,主治的证型为风痰证,主治疾病的病位在肺,病机为风痰犯肺,风隔痰阻。在治疗儿科肺系疾病时,若见咳嗽有痰,伴气喘、干湿性啰音、舌淡苔白时,是其使用射麻合剂的支持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