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科普大赛#
肉鸡舍内的环境控制是决定饲养肉鸡生产效益的关键因素。影响肉鸡舍的环境因素有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等。肉鸡饲养过程中舍内温度、湿度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肉鸡舍合理通风在鸡舍环境控制中具有决定性作用,通风不仅能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而且能够影响鸡舍的温度与湿度。但是,冬季盲目加大通风量会使鸡群受凉感冒,诱发呼吸道疾病;而冬季通风不足的危害更大,会造成垫料潮湿、有害气体超标,造成鸡群免疫力下降。
1.冬季通风量的确定
冬季一般采用最小通风模式,鸡舍湿度大或冬季外界温度高时可能会采用过渡通风模式。冬季最小通风量是指给鸡群提供足够氧气,保持鸡舍空气质量的单位时间空气需要量。良好的空气质量为氧气浓度大于19.6%,二氧化碳浓度低于0.3%,一氧化碳浓度低于10毫克/立方米,氨气浓度小于25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浓度小于3.4毫克/立方米,相对湿度40%∼60%。除此之外,冬季还需要根据鸡舍氨气含量、相对湿度与灰尘量来确定风机的运行时间。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湿度是影响舍内氨气浓度的重要因素,湿度大时垫料容易产生氨气,而且垫料易霉变,细菌繁殖快,易诱发大肠杆菌病和霉菌病;相反,湿度小鸡舍干燥,灰尘大,易引发呼吸道疾病。一般情况下,冬季如果能控制好鸡舍内的相对湿度就容易控制好鸡舍内的氨气浓度和灰尘含量。
2.风速的控制
冬季肉鸡舍尽量使用低风速来完成通风,因为过快的风速会引起风冷效应,使鸡群体感温度下降,易受凉感冒,诱发其他疾病。风冷效应对于低日龄鸡群会更加明显,造成鸡群受凉、扎堆。肉鸡饲养控制风速的部位为鸡背高度,因此称为“过背风速”。冬季过背风速0∼14日龄要求为0米/秒,15∼21日龄不超过0.5米/秒,22∼28日龄不超过0.8米/秒。过背风速是鸡群能感受到的风速,还有一个风速也很重要,即进窗风速(进气口风速)。冬季进窗风速要求达到一定的大小,保证进入鸡舍的气流是沿着顶棚向上运行,到达顶部中央与顶部热空气混合,然后再下降到鸡体表,避免鸡群受凉。如果进窗风速很小,冷空气就会向下直接到达垫料,产生冷凝水,导致垫料潮湿结块、氨气过多。一般要求12米宽的鸡舍进窗风速达到3.6∼4.8米/秒,14米宽的鸡舍达到4.8∼6.0米/秒,16米宽的鸡舍达到5.4∼6.8米/秒。
3、风机设定 一般肉鸡舍循环控制器按5分钟一个循环,风机运行时间从30秒到3分钟不等。冬季长时间开启横向风机难以保障鸡舍的温度且浪费燃料。开启比例的设定要根据鸡群数量、体重和鸡舍氨气浓度、相对湿度、灰尘量确定,调整时按照开启比例增减5%进行,避免幅度太大。在5分钟一个循环周期中,当之一台风机运行达到3分钟时,开启第二台风机,以此类推,直至打开全部横向风机。此外,风机停歇的时间很重要,有利于带有水汽的热空气上升,最终在风机运转时与冷空气混合排出舍外,从而降低鸡舍湿度。如果风机一直运转,不利于热空气上升到鸡舍顶部与冷空气混合。维持鸡舍最小通风量很重要,冬季要求进雏后2小时就开始通风,最小通风量要随鸡群日龄、饮水量增加而增加,当垫料有发生潮湿倾向时也要增加,保证鸡舍氨气浓度不超过25毫升/立方米,相对湿度不超过60%和较少的灰尘。最小通风管理是独立于温度控制系统的,不应该根据鸡舍温度来调整最小通风量,而要根据最小通风量和温度要求来实时开启加温设备。
4.鸡舍密闭性维护
环境控制鸡舍对鸡舍的密闭性要求较高,密闭所保持的适宜静压是负压通风的基础。同时,密闭性能越好,鸡舍保温成本就越低。冬季最小通风模式对鸡舍密闭性要求更高,要求所有冷空气只能通过侧窗进入,减少从其他途径进入,保证高的进风口风速,使冷空气与屋顶处的热空气充分混合,避免进风口风速不够而冷空气直接落到地面。鸡舍密闭性维护要求进鸡前用塑料膜和无纺布将冬季不使用的纵向风机进行密封,同时修补墙体、屋顶漏洞,湿帘处安装卷帘或挡板来密封。密闭性好的鸡舍横向风机开启时通过设定负压来自动调整侧窗开口大小,一般肉鸡舍冬季负压设定为15∼25帕斯卡,不同宽度的鸡舍负压设定要求不同,16米宽鸡舍负压设定要比12米宽鸡舍更大,以保证一定的进窗风速,使小窗进来的空气达到鸡舍顶棚中间,与热空气充分混合,避免鸡群受凉。同时,冷热空气混合时冷空气加热过程中吸收水分的能力也会增加,最后排出鸡舍的水分也会增加,有效降低了鸡舍的相对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