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截至2018年6月末,中国全口径外债余额为1.87万亿美元——
外债管理改革助企业降成本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持续推进外债管理改革,我国企业投融资“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跨境融资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要融资途径,在解决境内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政策红利相继落地
在推进外债管理改革中,近年来外汇局等相关部门从简化外债登记管理、放松跨境担保外汇管理等方面着手,便利境外融资程序、拓宽境外融资渠道,推动企业不断降低融资成本。
大幅简化外债登记管理,建立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2013年,外汇局开展外债登记管理改革,大幅简化外债登记管理,取消外债专户开立及还本付息等各个环节的事前核准。2016年5月份,人民银行、外汇局在全国推广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不再实行外债额度事前审批,金融机构和企业在与其资本或净资产挂钩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内,可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2017年初,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扩大境内机构跨境融资空间,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跨境担保外汇管理实现基本可兑换。2014年外汇局进一步放松跨境担保外汇管理,取消跨境担保的数量控制,取消担保签约和履约等所有事前审批,取消大部分业务资格条件限制,仅保留登记管理要求。
在系列便利政策的推动下,银行金融机构也积极为企业境外融资提供便利。汇丰中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汇丰中国在为企业提供高水平跨境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常常通过融资性对外担保业务、中长期外债等跨境资金资源及渠道优势尽可能地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并逐步与客户建立起长期的、全球化的服务关系,从而吸纳较多的非居民机构存款以支持资产类业务发展。
“随着跨境融资宏观审慎政策覆盖面逐步扩大,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与工商银行集团在境外4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的420家境外机构密切联动,通过跨境融资产品满足北京地区众多企业的资金跨境需求。”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张永坤称。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伴随相关部门不断推动企业跨境融资,通过放宽境内企业借用外债的限制等,吸收更多境外资金,拓宽了境内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
企业境外融资变容易
越来越多企业尝试在境内外两个市场择优融资,以此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竞争力。
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江西双胞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2017年以来多次以“短期外债+意愿结汇+远期锁汇”相结合方式获得境外融资,既降低了成本还有效规避了汇率风险。
双胞胎集团资金部负责人宋爱玲说,双胞胎集团产业主要涵盖生物技术、饲料研发、生产销售和生猪养殖等,资金需求具短期季节性,常常面临生产 *** 问题。为拓宽融资渠道,从去年开始双胞胎通过相关政策不断尝试“走出去”融资,截至2018年2月末,从境外银行融资共计约9.2亿元,节约融资成本近276万元,解了双胞胎资金需求的燃眉之急。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积极抓住政策机遇,尝试将跨境融资作为破解降成本难题的“金钥匙”。延长石油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沙春枝说,近两年,国内资金价格有所上升,控制融资成本与保障融资规模成为摆在延长石油面前的难题。“央行在全国试点并推广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后,允许中资企业在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范围内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这给了我们从境外寻求资金的机会。”2016年12月份,在相关银行支持下,延长石油获得了1.5亿美元的跨境融资,综合成本相当于同期人民币贷款下浮17%,跨境融资成为延长石油融资新途径。
“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及配套意愿结汇政策等利好政策,有效地缓解了中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状况,较好地解决了企业以外币融资、以人民币支付的难题,避免了外债无法在境内使用的窘境。”沙春枝说,这使境外融资资金能够真正满足境内的融资所需,赋予了境外低成本资金真实的生命力。
外债风险管理更完善
随着企业融资“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近年来我国外债规模稳中有升,截至2018年6月末,中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1.87万亿美元,较3月末增长270亿美元,增幅1.5%。
“企业境外融资规模扩大,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但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境外短期债务性资金集中流入带来的风险。”宋爱玲说。
跨境融资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就是汇率波动风险。沙春枝介绍,跨境融资借入的是外币,需要结汇成人民币使用,在未来又需要购汇归还外币贷款,这期间存在汇率波动,隐含较大的汇兑风险。
为应对汇率波动风险,不少企业采用融资时锁定还款时远期汇率的方式,以远期锁汇的确定性来应对汇率市场波动的不确定性。
延长石油在近两年的境外融资经验中摸索出“盯盘锁汇”的 *** 来规避汇率风险。沙春枝说,2017年7月份至8月份,人民币单边升值,延长石油果断使用远期结售汇规避汇率风险,结汇点处于该轮人民币升值的末期,到期节约购汇支出2820万元。
除了企业,银行金融机构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完善外债风险管理。汇丰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通过外债渠道吸纳的公司和个人存款,汇丰中国将其纳入统一的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当中,对于外债下的批发融资,汇丰中国主要通过母行借入,且期限一般较长,并注意到期日的合理摆布,减少流动性错配带来的风险。
张永坤表示,工行北京分行严格把控外债业务风险,从严审核企业业务背景真实性、材料完整性、资金用途与企业需求合理性、企业未来偿债能力充分性等展业规范要求,深入做好后续风险监测。
外汇局也在配合人民银行研究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充分发挥其逆周期调节作用,提高外债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协调性。同时,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借用外债的管理。例如,除有特殊规定外,房地产企业、地方 *** 融资平台不得借用外债;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外债结汇需要经过外汇局批准等。(李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