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是人们饮食中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早期人类通常于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中捞捕所需的种类与数量进行食用或贩卖。随着世界上人口持续增加,需求提升且捕捞技术越加发达的背景影响下,导致“过渔”现象也越发明显,水产养殖逐渐成为另一种响应人类需求的解决方式。
清洁虾——红纹鞭腕虾
养殖动物通常生活于拥挤的环境中,更容易受到疾病和寄生虫的侵袭,使得死亡率增加、质量下降,且管理者需要额外付出治疗成本;而亚洲是世界上更大的水产养殖地区,其中部分年度光是寄生虫所带来的损失就高达总损失的30%-50%。通常养殖户会以药剂进行寄生虫疾病的防治,但这些药剂当中,有些抗生素种类也会经由人类与其他经济动物共同使用,而使用有机磷酸盐类(organophosphates)、阿维菌素类(avermectins)、拟除虫菊精类(pyrethroids)、苯甲酰脲类(benzoylureas)等化合物也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维护养殖生物的健康,部分地区采用生物防治以减少寄生虫数量,例如挪威的鲑鱼养殖业者使用隆头鱼(wrasse)和圆鳍鱼(lumpfish)来对抗海虱,但目前热带或亚热带水产养殖地区没有相应的防治措施,而虾子可以忍受较拥挤的环境且分布范围广泛,因此澳洲詹姆斯库克大学(James Cook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David Vaughan认为清洁虾这类小型甲壳类动物或许可帮助养殖动物维持健康。
清洁虾——红纹鞭腕虾
实验中调查了四个清洁虾品种减少寄生虫:海水白点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新贝尼登虫(Neobenedenia girellae)和菲利宾蛭(Zeylanicobdella arugamensis)的能力,并认为红纹鞭腕虾(Ly *** ata vittata)可作为在水产养殖条件下进一步测试的候选物种。后续研究中以模拟水产养殖条件下,将30只红纹鞭腕虾放入装有石斑鱼的500公升养殖池中,发现红纹鞭腕虾可清除寄生虫新贝尼登虫的卵,并降低87%的感染率。
清洁虾——红纹鞭腕虾
然而将大量清洁物种引入海水养殖业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压力,应审慎评估扩大使用的利害关系。相关研究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与<Aquacultur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