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8日,朔州市 *** 召开新闻发布会,就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发布。朔州市 *** 新闻办负责人丁建新主持会议,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兰世和,山西农大博士生导师、中国草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省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专家组组长、朔州市 *** 特聘草牧业专家董宽虎,山西农大博士生导师、山西省现代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专家组成员刘强,山西农大博士生导师、中国草学会理事、山西省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专家组成员赵祥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种养结合壮大规模
近年来,朔州市深入贯彻 *** 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 *** 建设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的战略部署,把草牧业列入全市“2+7+N”产业体系,突出发展牛、羊、草三大产业,取得明显成效。山西北肉出口平台朔州肉业基地、山西奶业大省朔州优质奶源基地建设进展顺利。
会上获悉:朔州市草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市农业的一项新兴产业。2019年全株青贮玉米、苜蓿、燕麦草种植面积85万亩,生产全株玉米青贮100万吨、裹包苜蓿青贮10万多吨、燕麦草3万吨。除本地使用外,还大量向大同、晋中,特别是向内蒙古自治区销售。草业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异军突起。全株玉米收贮服务组织151个,日收贮能力7万亩。苜蓿燕麦草收获加工龙头企业5个,日收割加工能力1万亩,除服务本市外,还辐射大同、忻州、运城、内蒙古、河北、甘肃等地。草业发展给养殖业和农民带来良好经济效益。每年一头奶牛可节约成本1000元;每出栏一只羊可节约成本20元;每亩苜蓿纯收益1000-1500元、燕麦草300元左右,均比粮食作物翻了一番。
肉羊产业已形成完整的全产业链。朔州市肉羊产业走出了“牧繁农育”“自繁自育”两措并举的发展道路,建成了240万平方米的圈舍,年出栏肉羊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全市现有肉羊屠宰企业22家,年屠宰加工能力600万只,加工水平全国领先。生产的速冻分割产品160多种,熟食制品38种。建起了肠衣、羊绒和皮革加工厂。2018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怀仁(国际)羔羊肉交易大会,知名度迅速扩大,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从去年开始,落实省委、省 *** 北肉平台战略,投资1.8亿元建设怀仁肉类交易中心,三个龙头企业获得了出口资质,启动建设了3个出口肉羊养殖基地。
奶源基地建设获得新成效。朔州市是山西奶业建设的重点区域,近几年,他们走大草场、大牧场、草畜一体的现代化奶源基地建设之路,奶牛存栏、鲜奶产量均占到了全省的一半以上,建成现代化奶牛场154座,推行了散栏饲养、TMR全日粮饲喂、自动化挤奶、智能化管理等先进技术和设施,优质牧草饲喂覆盖面达到了100%,全市成母牛平均单产达9吨以上,日产鲜奶 1300多吨,鲜奶质量全国一流。成为蒙牛、伊利、光明、新希望、古城集团等乳业的重要奶源基地。
生猪产业发展迅速。朔州市加大非洲猪瘟防控和招商引资力度,生猪产业发展迅速。近三年,引进了大象集团、新希望集团和双胞胎集团,生猪产业发展水平和规模迅速提升。预计今年年底,母猪存栏将达到10万头,是三年前的3倍多。生猪屠宰、饲料加工项目正在落地中。
科技助力产业建设
近两年,朔州市落实朔州市委书记陈振亮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攻克发展中的瓶颈和难关,指导服务好最后一公里,提升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和草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与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签署了战略框架协议,集中了山西农大、省农科院更优秀的8位草牧业专家,开展了8个研究课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朔州市燕麦草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由董宽虎教授团队承担,进行了燕麦草品种、田间管理、加工调制技术试验,显示更高亩产草量650公斤。
“肉羊日粮营养调控与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由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羊业专家毛杨毅团队承担,通过朔州本地优质牧草育肥肉羊试验,结果显示,羊瘤胃发育健康状况良好、营养物质消化率显著提高、体脂减少、肉质提高、较谷物育肥成本降低20元等。
“本地产优质牧草奶牛饲喂效果研究”课题,由刘强教授团队承担,通过苜蓿裹包青贮饲喂奶牛试验,结果显示,标准奶日产量增加1.35公斤、瘤胃氨态氮下降、粗纤维消化率提高血液、胃液PH值没有明显变化,奶牛健康状况良好,各项生理生产指标良好。试验为朔州本地产裹包苜蓿青贮替代进口特级、一级苜蓿干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效果。
“牧草混合裹包青贮加工调制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课题,由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张元庆研究员团队承担,开展了牧草青贮加工调制育肥肉牛,日增重增加,经济效益提高,证明全株玉米青贮和苜蓿等育肥肉牛比谷物酒糟效果鲜明,目前试验单位己大批量推广使用牧草饲喂肉牛。
“青贮玉米与豆料混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 由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石永红研究员团队承担,开展的玉米套种拉巴豆技术取得成效,为进一步探讨提高土地牧草产量和质量提供了新途径,今年朔州市将要开展牛羊饲喂效果研究,形成完整的种、加、用成果。
“苜蓿种植技术集成及青贮苜蓿质量标准制定”课题,由房丽宁博士、刘建宁研究员开展,制定的朔州裹包苜蓿青贮标准已报省审定,将服务于牧草生产和牛羊养殖。
“数字草业”课题,由赵祥教授承担,开展的智能草业平台、开发的朔州草牧业数字平台接近完工,朔州草牧业也要搭上智慧快车。
“混播草场技术研究”课题,由山农大王永新教授承担,之一期四个种植组合的混播草场取得积极进展。
下一步,按照省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建设战略的部署要求,大力发展草牧业,将这批成果推广转化到草牧业生产实践中,为打造销售收入100亿元肉业基地、年产100万吨鲜奶基地、100万亩饲草、年出栏100万头生猪基地,为全省晋北肉业平台建设和北方奶业大省建设趟出一条路。
本报记者 李德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