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繁殖基础知识(2018年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解读奶牛母子一体化养殖关键技术)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牛技术 4190

奶牛母子一体化是指兼顾母子需求,通过营养搭配、科学管理,实现母牛产后健康、平稳高产,犊牛平安出生、茁壮成长,最终达到牧场盈利和可持续发展。

奶牛围产期营养与管理和犊牛营养与培育是影响牧场发展的关键环节。围产前期奶牛日粮营养浓度与犊牛出生体重关系密切,从奶牛产后健康角度而言,奶牛日粮能量浓度要同时从母牛和犊牛两个角度考虑,二者达到平衡点才能实现共赢。

《Hoard’s Dairyman养牛》第1期

文|曹志军 李胜利 王封霞 吴兆海

奶牛繁殖基础知识(2018年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解读奶牛母子一体化养殖关键技术)

奶牛母子一体化养殖关键技术以奶牛产后健康为基础,以犊牛健康培育为核心。以该技术为基础建立的奶牛母子一体化综合配套技术,经生产实践检验所形成的系列标准化操作程序,入选2018年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

奶牛母子一体化,广义上是指奶牛产前2个月至犊牛断奶后2周的130天,狭义上是指奶牛产前3周至犊牛3周的40天。具体指标包括母牛(泌乳天数DIM<60天)真胃变位发病率<3%,胎衣不下发病率<8%,酮病发病率<3%,死淘率<8%,犊牛(日龄<60天)日增重>800g/天,成活率>95%,腹泻率<25%。

围产期奶牛营养调控与管理

对于围产前期奶牛,日粮的能量问题一直是讨论的重点。

胎儿生长发育主要集中在分娩前的两个月,并且在最后一个月,为了满足胎儿的能量需要,奶牛所需能量提高约20%(Moe和Tyrrell,1972)。同时,由于胎儿体积的增大而压迫瘤胃,使得奶牛产前3周的干物质采食量(下文简称DMI)下降近30-35%(Richards,2011),其中近90%的下降是在产犊前7天造成的(Hayirli等,2002),因此有研究表明提高围产日粮能量浓度以满足母体的需要(Grummer等,2004)。

但产前高能日粮(NEL1.62Mcal/kg DM)会降低产后DMI,提高体脂动员量,增加产后能量负平衡(Huang等,2014),而低能日粮(NEL1.30Mcal/kg DM)有助提高产前瘤胃挥发性脂肪酸(下文简称VFA)的产量,但产后1周的瘤胃pH值低于高能(NEL1.62Mcal/kg DM)和中能日粮(NEL1.47Mcal/kg DM)(Huang等,2017),这可能与产后DMI有关。并且,低能日粮围产牛产后初乳中IgG含量(56.3mg/ml)低于高能(68.81mg/ml)和中能(69.66mg/ml)。同时发现,与高能日粮相比,低能日粮降低了犊牛的初生重和血液的抗氧化指标,但中能组犊牛相关指标与之相近(Gao等,2012)。

产前采食量的降低也会减少围产牛的蛋白的摄入量,相关研究发现,与围产低蛋白日粮(79g/kg DM)相比,饲喂中蛋白(101g/kg DM)和高蛋白(118g/kg DM)日粮的围产牛DMI分别增加了1.2kg/天和1.0kg/天,产后DMI分别增加了1.84kg/天和1.06kg/天,且产后血液脂肪酸和BHB浓度下降(Amirabadi等,2017)。另外,体况偏肥的围产牛产后体况损失较多,易造成产后代谢疾病如脂肪肝和酮病(Gillund等,2001)。

1. 围产前期(产前21天)营养调控与管理

根据以上所述建议,围产前期日粮产奶净能1.36-1.48Mcal/kg DM,代谢蛋白MP≥1200g/天,奶牛的DMI应占体重的2.0%,青围产DMI≥10kg/天,经围产DMI≥11kg/天,体况评分为3.25-3.50分。

管理方面:青围产与经围产分开饲养,不建议青围产饲喂阴离子盐日粮。

一方面,阴离子盐适口性差会影响采食量,另一方面,青年牛自身还在生长,骨钙动员机制在围产期比较活跃,不太可能会引起青围产产后血钙迅速下降,因此发生产后瘫的概率也相对较低。但是,青围产牛易出现 *** 和腹下水肿,这可能与青年牛血液循环系统功能不健全以及产前乳腺血流量增加有关。同时,还需关注其能量、钾和钠的摄入量。

对于经围产牛采用阴离子盐日粮,建议DCAD值为-10至-14,钙的含量为1.2%-1.5%,且钾与镁的含量为4:1。若牧场奶牛产后瘫发病率低,而胎衣不下、真胃移位或产犊无力助产比例高,有可能是亚临床低血钙或低血镁。

饲养密度:散栏饲养的密度应小于80%,且当密度小于50%时,为保障撒料厚度,牛舍加隔断;

卧床:围产牛可以轻松卧下和起立,高峰期躺卧比例≥85%,飞节、膝盖、肩胛骨和脊骨受伤比例<10%;

饮水:每20头奶牛设置一个饮水区域,高于地面80cm,水位冬季1/3,夏季2/3;

通风:牛舍氨气浓度<15ppm;

光照:短光照周期(6-8小时);

修蹄:进入干奶前保障一次修蹄,并治疗蹄病牛;

监测:经围产尿液pH值(6.0-6.5)和青围产水肿<15%的情况;

产犊:注意观察牛只状况,提前转移到产房,避免打断产犊进程,若需助产做好助产器械工具的清洗消毒,且产犊后奶牛能即时采食和饮水,尽快挤出初乳(建议2小时内),并妥善保管。

2. 围产后期(分娩-产后21天)奶牛营养调控与管理

新产牛需要尽快恢复采食量,这有助于瘤胃的扩充,瘤胃绒毛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适应高能日粮瘤胃微生物的建立,从而缓解能量负平衡,降低产后代谢疾病,提高高峰产奶量。

因此,新产牛日粮应提供优质、易消化的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及优质青贮,日粮产奶净能1.67-1.72Mcal/kg,中性洗涤纤维28%-32%,酸性洗涤纤维19%-21%,饲料转化效率达到1.6以上,体况评分建议为2.75-3.25分。

头胎与经产初产牛更好分开饲养,因为头胎牛采食速率慢,且自身还在生长发育,所需日粮的蛋白高。另外,对于经产初产牛,若其健康,采食量恢复较快,可以提前转入高产牛群采食高产日粮,以满足能量需要。此外,还需加强卧床、饮水、舒适度和饲槽管理,增加推料频次(尤其是挤奶返回后1小时内),避免出现空槽情况。

产后护理:可以在挤奶时,标记 *** 不充盈、蹄病以及 *** 炎的初产牛,挤奶返回后,在前面先观察上夹采食情况,标记不采食、耳朵耷拉和眼窝深陷的初产牛,后面观察初产牛的粪便、子宫排出物以及翘尾情况。另外,要特别监测初产牛的体温,很多疾病出现临床症状前会先体现在体温上,还应特别关注难产、双胎、胎衣不下、产褥热以及产前体况评分超过4分的奶牛,监控其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体温等指标,并定期监测血酮含量。护理时需要找出重点牛只,减少护理夹牛时间,操作方便的可以一边护理,一边将护理完的奶牛先放掉。

挤奶:初产牛的挤奶特别关键,应特别关注有腹下水肿、易踢杯的头胎初产牛,若挤不干净,会增加 *** 的压力,从而降低牛奶的合成。如果水肿时间过长则会对整个泌乳周期产生不良效果,还易造成盲乳和 *** 炎。

哺乳犊牛饲喂与管理

(1)犊牛出生后应立即执行如下操作:擦去口鼻中的黏液和异物,擦干体表黏液,7%-10%碘酊消毒脐带;打耳牌,称体重,填写产犊记录;犊牛出生后1小时内,应饲喂其10%体重的初乳并作好记录。

(2)犊牛出生后12-24小时,应再次饲2升初乳或常乳。

(3)检验犊牛饲喂初乳效果,应在饲喂初乳后24-48小时检测犊牛血清总蛋白,含量≥5.2g/dL时,说明被动免疫成功,被动免疫成功率应≥95%。

(4)哺乳犊牛宜使用巴氏杀菌乳或代乳粉饲养,奶温应控制在38℃±1℃,日饲喂量为犊牛体重的10%-15%,日饲喂2次-3次或自动饲喂器自由采食;如果牛舍内温度在0℃以下,应增加饲喂量。

(5)哺乳犊牛3日龄后,开始自由饮水,每天至少更换两次饮水;冬季应提供温水。

(6)哺乳犊牛3日龄后,应提供开食料,每天清理并更换开食料;第15日龄开始可提供优质牧草。

(7)犊牛出生后15天内,应去角。

(8)舍饲哺乳犊牛饲养面积应≥3㎡/头;可采用强制性通风措施,保证犊牛舍空气质量。

应用推广效益情况

通过综合技术推广,示范牛场母牛(泌乳日<60天)真胃变位发病率<3%,胎衣不下发病率<5%,酮病发病率<2%,死淘率<5%。犊牛(日龄<60天)日增重实现800g/天,成活率可达97%以上,腹泻率控制在15%以下。

标签: 奶牛繁殖基础知识 奶牛繁殖技术与繁殖管理 奶牛育种技术 奶牛 农村部 技术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