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养殖技术、了解最新行情,在线咨询养殖难题和老师零距离交流,请点击右上角关注↗猪大夫在线。
近年来,猪口蹄疫除秋末、冬季和春初(低温湿冷)多发流行,夏和早秋季节部分地区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猪口蹄疫疫情,多以口蹄溃烂为主,心肌炎型发病率也较为明显,不但使猪群生长速度受到抑制,严重者还会引起伤亡,给养殖场造成了很大损失,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猪口蹄疫发病时间和传播途径
猪口蹄疫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冬春、秋季气候比较寒冷时多发,尤以春秋较为流行。主要通过被污染的空气经过呼吸道传染,因此在屠宰牲畜后,若动物的血液、肉、内脏等未经过杀菌处理,那么其承载的车辆也会被污染而感染病毒,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将病毒进行传播。
临诊症状
病猪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病初体温升高到40~41℃,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蹄冠、趾间、蹄踵出现发红、微热、敏感等症状,破溃后露出鲜红色烂斑;
若有细菌感染,则局部化脓坏死,可引起蹄壳脱落,跛行不能站立。约30~40%的病猪在鼻镜和口腔粘膜上有水泡和烂斑,并有流涎。
鼻盘和母猪的 *** 也可见到水泡和烂斑。常迅速传遍全群,新发病区病死率可达20%左右。
哺乳母猪的 *** 常出现水泡,引起疼痛而拒绝哺乳;哺乳仔猪出现急性胃肠炎、急性心肌炎或四肢麻痹,衰弱死亡,死亡率可达80%以上;
大猪解剖一般特征性病变,少数可见胃肠出血性炎症。仔猪呈现典型的“虎斑心”,心肌外出现黄色条纹斑,心外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个别肺有水肿或气肿现象。
猪口蹄疫继发感染的因素有哪些呢?
面对当前冬季养殖问题相对复杂的情况下,考虑到猪口蹄疫的继发感染的严重性,根据多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诱发猪口蹄疫在后期恢复过程中继发感染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猪群在感染口蹄疫后,没有相对合理的针对治疗措施,出现疼死、渴死、饿死、冻死(主要体现在小猪,尤其明显),在育肥猪疼的不能吃料的情况下,没有积极投料,疼痛部位消毒等导致机体消耗能量过大引起的衰弱、消瘦,最终导致免疫力下降。
2、猪舍天天带猪消毒,导致湿度大,在寒冷多变的天气下,猪群由于自身体质虚弱,导致伤口恢复过慢,甚至难以愈合引起的炎性感染。猪舍随地的尿液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3、在猪舍通风条件不高的情况下,内部由于猪的粪便、尿液等散发的氨气等有害气体直接影响到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如在某猪场解剖发现,猪的气管内出现溃疡性症状)。
4、猪群在后期恢复过程中缺乏营养,在多个地区发现,在后期的恢复过程中,猪群营养不良导致的被毛粗乱,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以及继发后来的流行性腹泻等。
5、猪群的免疫力受到严重破坏,在自身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猪舍的保温措施落后出现的贼风,猪群扎堆等,最终导致流行性感冒的发生,继而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
6、疫苗免疫程序错乱,猪瘟免疫一次或不免疫,导致口蹄疫过后引起的猪瘟、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发生。(资料来源:一心养猪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