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林市场大水产交易区。
8月1日,我市部分渔船将结束休渔,出海作业。届时,市民又能吃上新鲜的东海海鲜了。
宁波人的餐桌离不开海鲜,而且又特别喜欢“热气货”。每到伏休季,没有了鲜美的鱼虾蟹,让不少人觉得“苦夏”难熬。但今年情况有所不同,“马大嫂”们发现,菜场里“热气货”海水产品明显增多,即使是冻品,滋味也比之前鲜美了许多。“休渔期海鲜并不缺啊,而且品种还多了。”鄞州都市森林小区居民钟先生说。
为何伏季休渔期,市民依旧有海鲜吃,还吃得鲜美可口?水产行业人士说,这是市场给产业带来的新动力,技术进步,供应链提升,让宁波人的餐桌一年四季海鲜不断档。
钓船大增钓来的“热气鱼”受追捧
周大姐在鄞州宋诏桥菜场附近开了一间水产铺,5月进入伏休季以后,她的铺子里,鲳鱼、带鱼、鱿鱼等海产品一直没断过,还多了黑鲷、虎头鱼等品种。“很多是钓上来的正宗‘热气货’,很是畅销!”周大姐笑眯眯地说。
伏季休渔,拖网船、流网船等一律进港“歇业”,唯有钓具作业渔船可继续在海上生产作业。象山县水利与渔业局渔业产业科科长陈挺说,钓具作业很“火”,两年前,象山钓具渔船才20来艘,现在已有50多艘了,翻了一番多,“还有不少渔民要加入这行。”
这几天,象山石浦镇石浦渔村党支部书记吴林祥忙着组织抗台,村里的100多条渔船躲进蟹钳港避风。“光我们村,就有10多条海钓船呢,是全县最多的!”吴书记说。
老吴也是打渔人出身,早两年,他花了约50万元,把自家的拖网渔船改成了钓具渔船。“当初想法很简单,现在休渔期延长到了5个月,拖网船捕鱼挣钱越来越难,而钓具船一年四季都可作业。”老吴说,现在看来,这条转型路走对了。
钓具渔船多使用延绳钓,但用下来,老吴觉得还是人工手钓方式更好。象山的钓具渔船平时多在春晓油气田南面海域作业,船员在钓竿上装上假饵和青占鱼肉,主要是钓带鱼,其他如石斑鱼、虎头鱼、马鲛鱼等也有,量比较少。钓具船的管理也不一样,船员的工资按各自的产量计算,多钓多得,一艘船一天能钓上约400公斤带鱼,由渔供船直接运上岸销售。“批发价每公斤50元,比拖网捕来的要高一倍多。”老吴说。
钓具作业,钓上来的都是大鱼,也不会破坏海底环境,对海洋渔业资源杀伤力最小。“钓船作业时基本不动,油耗也省好多。”老吴算了笔账,与拖网渔船相比,钓船员工的用工成本能省三分之一左右,一年到头都能生产,钓来的鱼还能卖高价,综合效益明显高出许多,“现在,我们积极推动村里的渔船转换作业类型,改成钓具船,也希望政策方面多给予扶持。”
宁波绿顺水产公司总经理虞卫珍告诉记者,钓具渔获物以前多是进口,比如韩国来的带鱼、马鲛鱼等,现在随着国内钓具渔船的增多,钓来的海鱼数量、品种增长很快,高档货慢慢大众化。宁波市场上的钓带鱼,除了本地船钓来的,还有来自舟山及台州的玉环、温岭等地的,每天上市量在10吨左右。钓上来的鲜活海鱼,打破了以前伏休季仅有冻品鱼的供给状态,尽管零售价稍贵,依旧很受消费者追捧,特别是为大小海鲜餐馆度夏提供了好食材,活跃了夏日经济。
钓上来的大海鳗,身价倍增。
超低温冷冻让冻品鱼虾“鲜活”起来
上周四下午,记者来到路林水产市场的大水产交易区。大批的冷藏车排成两列,一箱箱冻品码放整齐,各地摊贩忙着来进货,很是热闹。
大水产交易区有300多家商户,最近一段时间,每天的交易量在70吨左右。伏休季,每天全市七成的海水产冻品从这里进出。记者一摊摊看过去,很多冷冻的黄鱼、活皮虾、鲳鱼等色泽鲜亮,乍一看,与冰鲜货没啥两样。虞卫珍说,这些卖相好的冻品,多是用了超低温冷冻技术,这也是海鲜保鲜供给的一个新趋势。
宁波人的海鲜食谱,大(小)黄鱼、鲳鱼、带鱼、乌贼是四大常驻品种。常规的冷库温度一般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水产品一放久,水分抽干,鲜度变差,鱼身还发黄,卖不出好价钱。在鲜活海产上市旺季,冻品受冷遇,即便在禁渔期,口感不佳的冻品也往往不受消费者“待见”。
保鲜技术的改进,让冻品鱼虾“鲜”起来,重新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早在两年前,象山部分渔民和加工企业就引进了超低温保鲜技术。高塘岛上不少渔民购置了冷冻温度可达零下60摄氏度的超低温冷柜,个别冷库甚至用上了添加液氮技术,让冷冻鱼虾留住鲜美滋味。
鹤浦镇船老大谷乾波告诉记者,他新造的渔船上加装了三只超低温冷柜,“捕获的海鲜即便冻上几个月,吃起来味道依旧鲜美,不输‘热气货’。”据悉,目前还有一种新的低温快速微冻技术,最多只要半小时就能把鱼虾从外到内冻结,比常规冷库冻结速度快了20多倍,更好地锁住水分和鲜度。
虞卫珍告诉记者,今年伏休季,宁波市场上冻品供应充足,比如冻鲳鱼,个大肉厚,表面鲜亮。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活皮虾,已大量采用超低温冷冻,虾体发黑情况大为改观,头、身不会断,卖相、鲜度都上去了,零售价长期维持在每公斤百元以上,且一年四季都有销售,效益大大提升。
“现在很多冷库和高档餐馆争相进行超低温改造,技术先进的,海产品冻上一两年,依旧‘颜值’很高。”虞卫珍说,有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还另外采购超低温冰柜,在伏休之前冻上一批海鲜,也很实用。这种民用冰柜,价格在数千元至万元之间,就是耗电厉害些,很受“老饕”们的喜爱。
养殖水产、进口海鲜丰富夏日餐桌。
养殖水产品种多洋海鲜热度上升
伏休季,鲜活的海产也不缺。这其中,养殖技术和远程活鲜运输的进步,功劳甚大。
6月份,在宁海西店的一家养殖场,工人们陆续捕获舌鳎鱼。养了一年多的舌鳎鱼,每条重近1公斤,在鱼缸里慢悠悠地游动。“这些鱼主要供应高档餐馆,因为是活的,能卖到每公斤180元。”养殖场负责人说。
活蹦乱跳的南美白对虾、基围虾、江白虾,还有青蟹、鲻鱼等,这些鲜活的养殖水产,成为夏日水产市场的宠儿。经过多年发展,宁波虾养殖产业走在全省前列,单设施化的养虾塘就有近万亩。从5月底起,肥壮的南美白对虾大量上市。奉化裘村养殖户卓仁强说,今年的虾普遍养得好,零售价不到每公斤60元,堪称价廉物美。
此外,象山、宁海等地的养殖户还探索罗氏沼虾、金刚虾等新品种养殖,市场前景乐观。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院长斯烈钢说,从海水鱼养殖看,鲻鱼很适合“跑道”养殖,投苗密度高,生长快,味道又好,是一个值得发展的品种。
本土养殖水产“八仙过海”,各种洋水产也来凑热闹,使市民餐桌日益丰盛。福建人汪东在路林市场经营进 *** 水产已三年了。“这几年外国进口的新品种多起来了,宁波人的消费热点也在变。”他告诉记者,比如办婚宴,很多人不用澳洲龙虾、象鼻蚌这类常见货,换成帝王蟹、太子蟹、法国生蚝等,甚至连海胆这类小众产品,关注度也日益提升,“进口的生蚝,价格是国产养殖的好几倍,来买的人还是蛮多的。”
去年兴起的生活团购,正以迅猛的速度进入千家万户。手机上点点,各种海鲜、蔬菜就送进家门。市民董女士喜欢吃海鲜,手机上装了好几个买菜APP,看到哪里有实惠就下单,好几次花90多元买到波士顿龙虾,比市场价便宜几十元,“感觉很方便,特别是一些高档海鲜,时不时能抢到促销价。”
汪东告诉记者,上海是华东地区更大的进口海鲜集散地,随着冷链保鲜技术的提升,生活团购APP把大量进口海鲜从上海直接卖到宁波市场,这对原来的批发零售模式带来了新冲击。“作为批发商,我们要适应这个变化,开始参与到团购消费中。供应渠道多了,消费者选择面大了,终究是好事。”汪东说。
记者 余建文 通讯员 汪洋 图片均由余建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