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瘟是指鸭感染鸭癌病毒,引起以流泪、眼睑水肿为特征的一 “大头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又称鸭病毒性肠炎,俗称瘟”或“肿头瘟”。
主要 【流行病学】
本病病原为鸭癌病毒。病鸭和康复不久的鸭是主要传染源;被病鸭排泄物沾污的用具和运输工具是传播媒介。通过消化道感染。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鸭都容易感染,但发病率、病程及死亡率却有差异。在流行期,以成年鸭发病率较高,产蛋母鸭发病率、死亡率均高;1月龄以下的锥鸭发病较少。健康鸭与病鸭一起放牧,或经过流行疫区均能引起感染。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以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
【主证】
病鸭流泪,眼睑水肿,体温升高,精神委顿,头颈透缩,食欲减退或废绝,饮水增加,羽毛蓬乱、无光泽,两翅下垂,两肢麻痹无力,走动困难。严重者卧地不动,驱赶时两翅扑地行走,行不远又蹲伏于地,两肢完全麻痹时伏卧不起,眼流浆液性分晶物,周围羽毛强迈,后交为熟性成航性分泥物,眼脸标连,严市茶限给水肿或翻出于眼眶外,眼结膜充血或有出血点,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病鸭从鼻腔流出稀薄或點调的分廈曾,呼吸困难,呼吸时发出鼻塞音,叫声嘶哑,个别病鸭须频暖紫,同时下涧,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类, *** 周围的羽毛被污染。
【病理变化】
食管黏膜有纵行排列的灰黄色假膜覆盖或小出血斑点,假膜易剥离,剥离后食管黏膜留有溃務鞭痕;泄殖腔黏膜表面覆盖一层灰褐色或绿色的坏死结石,黏着牢固,不易剥离;头颈肿胀者皮下组织有黄色胶囊样浸润;喉头和口腔黏膜有淡黄色假膜覆盖,剥落后露出出血点和浅表溃疡;全身皮肤有许多散在出血斑;眼睑常粘连在一起,下眼睑结膜出血或有少许干酪样物覆盖;肝脏表面和切面有大小不等的灰黄色或灰白色的坏死点。
【治则】 清瘟败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