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鸭病预防和治疗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使用7微米头孢,而放弃使用普通头孢,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简单聊一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首先,我们先看一组7微米头孢和普通头孢制剂在鸭体能药物动力学研究的一组实验数据。
我们采用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的给药方式,研究7微米头孢与头孢噻呋普通制剂在鸭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头孢噻呋普通制剂经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后在鸭体内符合吸收的二室模型,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1.209±0.042 h、1.571±0.058 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3.352±0.420 h、10.913±0.905h;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peak)分别为0.568±0.036 h、0.595±0.006 h;峰值血药浓度(Cmax)分别为5.278±0.114μg/m L、4.636±0.039μg/m 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9.231±0.388μg/m L·h、17.018±0.520μg/m L·h。7微米头孢经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后,在鸭体内符合有吸收的二室模型,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0.993±0.034 h、1.256±0.021 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8.726±0.558 h、17.157±1.867 h;峰值血药浓度(Cmax)分别为2.533±0.043μg/m L、1.442±0.010μg/m 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34.383±0.421μg/m L·h、17.113±0.594μg/m L·h,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分别为117.628%和100.606%。
从以上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与普通制剂相比,7微米头孢经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后,在鸭体内吸收缓慢,分布广泛,半衰期长,消除缓慢,有效药物浓度维持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具有一定的长效缓释作用。
为什么7微米头孢在鸭体内吸收缓慢、半衰期长、消除缓慢,有效浓度维持时间长呢?
这就要从7微米头孢的 *** 工艺说起了。7微米头孢在生产工艺方面采用了7微米工艺、油水兼容工艺、低分分散工艺及特殊的助悬体系。
7微米工艺将药物的颗粒直径控制在平均粒径7微米,85%左右的药物粒径在6—10微米之间,是药物半衰期延长。
油水兼容工艺,采用水包油工艺,使药物与血液及组织液相溶性更好,释放更平稳。
低温分散工艺 ,在超高速冷冻搅拌机和保护剂将药物均匀分散于液相中,整个生产工程处于低温状态,避免生产过程中溶剂温度升高造成药物降解,使药物抗菌功效更稳定突出。
特殊助悬体系,加入进口特殊助选剂,避免药物颗粒相互接触而结块,长时间放置后轻摇即可轻松再次分散均匀,通针性好。不会出现沉淀后再要时分布不均及堵塞针头的现象发生。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7微米头孢适用于鸭子哪些疾病的防治?
在临床实践中证明,7微米头孢可用于鸭大肠杆菌、鸭巴氏杆菌(鸭霍乱)、链球菌、葡萄球菌、传染性浆膜炎等引起的肠炎、气囊炎、腹膜炎、心包炎、肝周炎、关节炎等症状的预防和治疗。同时做作为油苗伴侣使用,在鸭子做新流二联苗时搭配7微米头孢可以有效降低疫苗接种应激、减少发病和死亡。随着人们对7微米头孢的认识逐渐加深及其效果不断地得到临床验证并超过预期,目前人们对7微米头孢的喜爱度空前的高涨。我们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7微米头孢必将成为人们养鸭事业健康发展的护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