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卫健委连续下发的多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都提到了“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成人每次500万U或相当剂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2mL,每日2次雾化吸入)”。
我国目前上市的α-干扰素具有多品种、多剂型的特点。如何安全合理地进行α-干扰素雾化治疗,这是医生和药师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干扰素(IFN)是病毒或其他因素, *** 脊椎动物组织细胞(体外或体内)产生的一种能干扰病毒增殖的特殊蛋白质。它是一种广谱的抗病毒制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
干扰素依据其来源,主要分为3类:
1、α-干扰素(IFNα)——来源于白细胞。
2、β-干扰素(IFNβ)——来源于成纤维细胞。
3、γ-干扰素(IFNγ)——来源于免疫细胞。
α-干扰素可以提高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抗原的表达水平,增加病毒抗原在受染细胞表面的提呈,促进机体免疫系统对受染细胞的识别;同时作用于干扰素受体,激活靶细胞表达蛋白激酶和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等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复制。α-干扰素有20多个亚型,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α-2a干扰素和α-2b干扰素。
剂型选择
中国药学会发布的《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医院药学工作指导与防控策略专家共识(第二版)》,列出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关键治疗药品参考清单,涵盖了我国临床上常用的α-干扰素的剂型及规格,包括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液、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假单细胞)、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假单细胞)等。
国内上市的部分α-干扰素注射液中含有防腐剂,比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苯甲醇、间二甲苯酚等,吸入后可诱发哮喘发作,不宜用于雾化治疗。
所以,雾化吸入α-干扰素时应避免使用含有防腐剂的α-干扰素注射液,减少呼吸道粘膜的损害和炎症。
给药装置选择
目前临床常用的雾化给药装置有3种:超声雾化器、空气压缩式雾化器(射流雾化器)、振动筛孔雾化器。α-干扰素为基因重组蛋白,同时多数剂型辅料中含有白蛋白,遇热可能发生变型。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的《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版)》指出,超声雾化器工作时会影响混悬液雾化释出比例,可使容器内药液升温,影响蛋白质或肽类化合物的稳定性。
空气压缩式雾化器,也称射流雾化器,其工作机制是根据文丘里(Venturi)喷射原理,利用压缩空气通过细小管口形成高速气流,产生负压带动液体或其他流体一起喷射到阻挡物上,在高速撞击下向周围飞溅,使液滴变成雾状微粒从出气管喷出。
振动筛孔雾化器是通过压电陶瓷片的高频振动,使药液穿过细小的筛孔而产生药雾的装置,可以减少超声振动液体产热对药物的影响。空气压缩式雾化器与振动筛孔雾化器均可满足蛋白质类药物雾化要求。
因此,α-干扰素雾化给药时,建议选择空气压缩式雾化器、振动筛孔雾化器,不建议采用超声雾化的方式。
用法用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规定了α-干扰素的用法用量:“成人每次500万U或相当剂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2mL,每日2次雾化吸入”。
目前,成人ɑ-干扰素雾化的疗程未见文献报道,需要通过对临床疗效的评估来决定。在儿童用药方面,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浙江大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专家组发布的《儿童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疗指南(第二版)》,推荐儿童试用ɑ-干扰素雾化吸入,如雾化吸入干扰素α-2b注射剂:普通型每次10万~20万IU/kg,重型每次20万~40万IU/kg,每日2次,疗程5~7天。
流感样症候群: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等,偶见恶心、呕吐等消化症状。
骨髓抑制:常发于用药2周-2个月后,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等。
精神异常:较为少见,表现为抑郁、妄想症、重度焦虑等精神症状。
其他不良反应:肾脏损害、心率失常、视网膜病变等。
对干扰素及辅料过敏的患者,妊娠或短期内有妊娠计划的人群,有精神病史、未能控制的癫痫、失代偿期肝硬化、严重肾功能衰竭、未控制的自身免疫病、严重感染、视网膜疾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患者禁用。
有过敏史的患者在初次使用α-干扰素时,应严密检测过敏反应。雾化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接触眼睛。
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应注意2-8℃避光保存,不宜冷冻。
国家卫健委下发的多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都提到可试用α-干扰素(IFNα)雾化吸入。实际上,IFNα并不是直接杀灭病毒。在自然情况下,IFNα是人类应对病毒感染非常重要的免疫保护性细胞因子,可以诱导同种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形成抗病毒状态,限制病毒的进一步复制和扩散。从机制上说,干扰素可加强固有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相关不同环节,从而起到积极清除病原菌的作用。但IFNα的临床疗效取决于药物用量、用药途径、预防疗程等,还有许多细节有待明确。
雾化吸入IFNα药物主要分布于呼吸道。有研究结果显示,雾化吸入IFNα-1b和IFNα-2b的生物活性保留率约为96%,2小时(h)后肺组织中就有IFN分布,以后在肺组织中的含量逐渐增高,保持较高浓度约12h,IFNα基本上在肺中分解代谢。因此,雾化吸入IFNα能够到达肺,并发挥生物作用。相对于其他给药方式,雾化吸入IFNα更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由于我国尚无雾化吸入用IFNα制剂,临床将注射剂型作为雾化制剂使用,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无其他可替代药品的情况下,IFNα的使用应遵循超说明书用药的规定和流程,并优先选择不含防腐剂的注射剂用于雾化吸入。
需注意:滴眼剂、滴鼻剂、气雾剂、喷雾剂及长效注射用IFN不可雾化吸入。
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光明网科普事业部联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