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文煊
倾听是一种基于尊重的沟通方式,是一门交往的艺术,更是一种智慧。正如有哲人所言:“一个真正的发言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倾听者。”作为班主任,只有用心去倾听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增进相互间的理解,进而使学生敞开心扉,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好人生的关键几步。
一、告别“独白”:改变“好为人师”的职业惯性
当学生向我们倾诉时,我们常常爱出主意。因为我们总是本能地认为,学生遇到问题了,需要我们的帮助,而事实上,学生可能只是想和老师交流一下感受。这种思维上的错位往往会造成师生间交流的不顺畅。现在学生爱用“聊人生”来调侃老师和学生间的交谈,实际也是对这种现象的一种负反馈。教师的职业惯性,让我们总会不自觉地对学生提出各种“指导意见”,但实际往往并没有触动学生心灵,这种师生的交谈就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只有改变“好为人师”的职业惯性,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当年之一次带高三毕业班时,不但全班同学全力备考,我也像打了鸡血一般整天埋头于教学、班级事务,给学生们鼓劲加油、分析学情。期间有一个绰号“太极小子”的同学引起了我的注意:好几次巡查自习课时,我发现别人都忙着做作业,就他神游在外,有时还趴下睡觉。观察几天后我把他请到了办公室“聊人生”,苦口婆心和他谈前途、谈理想,结果我说了一堆道理,他却只回应了一两句话。这种没有足够反馈的对话让我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只好明确地“提示”他:“同学,你好歹给我个表态吧?”然而他显然什么“道理”都没听进去,更谈不上给个什么保证了。
这说明,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往往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即以沟通为借口向学生说一通道理,却没有给学生开口表达真实意愿的机会。这样就会使自己的教育变成独白,其结果自然是使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陷入困境。
二、切忌“抢白”:用倾听打开学生心扉
“倾听”不仅要求教师在和学生交谈时用耳朵听闻,更要用心感受,调用多个身体器官去协同参与。一个善于倾听者,能通过交谈对象的言语、表情、动作等,了解其真实意图,捕捉其言外之意。[1]因此,作为班主任,在和学生沟通时要学会把握恰当时机,耐心地先听学生把话说完,以便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同时倾听也能给自己留下思考空间,以便在接下来的交流中给予学生积极反馈,打开学生心门。因此,用心倾听,要切忌“抢白”,不然就会在未能了解学生内心想法和问题所在时,剥夺了学生谈话的主动权,变成“问答式”,进而让学生关闭心门,错失教育良机。
有一天晚自习时,“太极小子”主动来到办公室找我,吞吞吐吐说:“老师,我能和你聊聊吗?”我先是暗自吃了一惊,随即又心生一喜:看来教育的机会来了!于是我搬来凳子,和他面对面坐着,心里热切地盼望着,那个教育的突破口尽快到来。而他坐在我面前,沉默了许久,几次想开口却又像不好意思说一般。我没有催促他,而是静静地等待着。良久,他终于开口说:“我最近很苦恼,老是注意力不集中,脑袋里有很多很多的想法,但一个也抓不住。”“那是为什么呢?是学习压力吗?”我问。“有吧,学习跟不上,心里焦急。”我心里想:对了,你就是心里焦急,但迟迟没有付出行动去改变。于是我趁机直截了当说:“有压力是好事,但也要采取一些行动去改变一下现状呀!”接着我又帮他来了一通“望闻问切”,热心指导他该怎么采取措施改变现状。期间他除了偶尔和我说说他的各科学习情况外,更多的是听我对他的“指导”。
这样一番谈话后,他离开了。我坐在办公桌前,对他的主动倾诉感到高兴,但当我回忆起我们之间的这一番谈话时,我开始反省:天啊,我似乎没有抓住他所说的问题的重点呀。他说注意力不集中,脑袋里有很多想法,而我在根本没有问清他为什么注意力不集中之前,就三句不离学习,武断地将之归结于“学习压力”之下,这样的谈话效果可想而知。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心扉的确是被我的一番“抢白”重重地关上了。
三、适时“留白”:努力学会与学生共情
每个人在谈话时,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理解,不仅理解其言辞,还理解其情感,体会其情绪,即所谓共情。班主任要了解学生,就要先学会做一个听众,在学生向你诉说时,先别妄下评论或粗暴打断,让学生敢向你说,这就要学会与学生共情。有时候学生可能并不是来寻求老师的指导意见,而是基于信任,来找一个倾听者。当他将烦恼倾诉完并得到别人的理解时,问题也就解决了,烦恼也随之而去。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当我再一次和“太极小子”在办公室交谈时,我吸取了上次谈话的教训,抱着倾听的心态,下决心要听他多讲。而他这次也很配合,先从学习跟不上老师节奏说起,说了一大通他在学习上的苦恼和困惑。见我迟迟没有发表意见,他表示了微微的讶异。见我仍诚恳地等着他继续诉说,他在思考良久后,才不安地说:“其实,还有更严重的问题困扰着我,就是……我最近被分手了。她说要好好学习……”我一听,还真的有点震惊,原来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还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如果两个人互相鼓励相互扶持还好,但现在很明显,他被“抛弃”了。这对备考很不利呀!终于,我明白了他近期表现的原因,却也一时不知该如何帮助他好。最后我只能先宽慰他说:“感谢你对老师的信任,能将这么私隐的问题和我分享。也希望你尽快走出这种情绪,专心备考。”看得出,虽然我还没能帮助他走出情感困境,但很明显,在倾诉之后,他的情绪变得好多了。
后来,每当他心情苦闷注意力又开始不集中时,他都会来找我聊天。而我也总是乐意听他倾诉,并告诉他每个人都会有情感受挫的经历,他并非特例。同时给他一些中肯的建议,比如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咨询,约见学校心理老师等,而他也听从建议,定时到外面的心理机构咨询。
基于这次的成功谈话,我感觉“太极小子”找我倾诉他的情感烦恼,其实并非需要指导意见,而只是想找一个可以信赖的倾诉对象,一个宣泄负面情绪的感情出口而已。我想,了解学生的“秘密”,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了解正在成长中的心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