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很多疾病,不明原因发热,这种情况就很复杂了,对于很多西医来说,不可能治疗,因为原因不明,则没办法下药;但是对于中医来说,这种不明原因的发热,就可以用李东垣的思路治疗,只要治疗得当,就能取得很好的成果。
我们来看下面一则医案:吴某,男,37岁。体弱,素有肝胃不和,十月中旬,突然咳血,咳嗽,午后发热,饮食衰减,周身倦怠无力,二便尚调,其脉虚数,舌质色淡、苔薄白不燥。余以其咳血证而身热脉数,恐伤其阴,乃拟加味救肺饮,加阿胶。服两剂后血虽止,转增腹痛,泄泻,烦悸,脘闷,不欲食,午后发热达39,脉仍虚数,时见一止,诊为虚劳腹痛,荣卫双虚之证,乃拟小建中汤,建立中气,暂缓里急。服药后,腹痛果愈,但热仍不退,周身无力,头晕,少气,饮食不思,腹泻未已,脉象同前。乃仿东垣补中益气汤,另加生甘草,以泻心包之热,三剂后体温正常,腹泻亦止,饮食逐增,后以归脾汤进退收功。
为什么会发热,很显然是因为人体的火气太旺了,而火太过必定会有土不及,所以治疗火太过的疾病就必须补脾土,也就是泻火,但是这种泻火不是用苦寒的药直接把火浇灭,而是引导其去生土,利用五行的生生化化之道,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内伤发热之中,因为脾胃虚弱导致的发高烧是最常见的,李东垣发挥《难经》中“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的思路,发挥“温能除大热”的治法,设立了一个专门针对脾胃虚弱的方子,那就是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适合什么人服用?在立补中益气汤之前,李东垣有一个非常精辟的论述,他说“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内伤不足之病,苟误认作外感有余之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实实虚虚,如此死者,医杀之耳!”所以黄芪、人参、甘草被称为除热圣药。
扩而言之,中医将疾病分成两类,一类是外感病,一类是内伤病,而补中益气汤就专门为内伤而立。
说白了,凡是由于气虚产生的疾病都可以用补中益气汤来治疗,我们知道所谓的气有三种,一种是卫气,一种是宗气,一种是营气,其中卫气是护卫整个身体的战士,如果经常感冒,气虚可以服用补中益气汤;如果因为宗气出了问题,人体不能正常升提脏器,不能正常升清降浊,也可以使用补中益气汤,比如妇女的子宫下垂,痔疮等疾病都可以使用;还有一种就是营气,营气是人体的物质基础,当一个人出现了吸收不良时,也可以用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来源】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卷中,
【组成】黄芪 甘草(炙)各1.5克 人参(去芦)0.9克 当归身0.6克(酒焙干或晒干) 橘皮(不去白)0.6~0.9克 升麻0.6~0.9克 柴胡0.6~0.9克 白术0.9克
【用法】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加减】病甚劳役、热甚者,黄芪加至3克,咳嗽者,去人参;腹中痛者,加白芍药1.5克、炙甘草1.5克;若恶热喜寒而腹痛者;再加黄芩0.6~0.9克;恶寒冷痛,加桂心0.3~0.9克;头痛,加蔓荆子0.6~0.9克;痛甚者加川芎0.6克;顶痛、脑痛,加藁本0.9~1.5克。
【禁忌】阴虚内热者忌服。
方论: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臣;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和营为佐;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为使。综合全方,一则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证自可痊愈;一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脱、下垂之证自复其位。
标签: 补中益气丸治疗发热 补中益气汤治发热 补中益气汤治疗低烧医案 发热 治疗